0714 39.P0703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二十一卷)〖唐.道宣撰宋.元照述〗 ... ...

2018-9-28 08:11 4397 0
简介
0714 39.P0703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二十一卷)〖唐.道宣撰宋.元照述〗 卍新续藏第 39 册 No. 0714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第1卷-第3卷)No. 714-A 新刻排科夹注戒本疏记序  观夫太虚寥 ...

0714 39.P0703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二十一卷)〖唐.道宣撰宋.元照述〗

卍新续藏第 39 册 No. 0714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第1卷-第3卷)

No. 714-A 新刻排科夹注戒本疏记序

  观夫太虚寥廓。既绝诸过于寂灭之津。真心灵鉴。固具众德于常乐之域。斯之谓法佛本性之尸罗。万德圆备。其至矣哉。虽然境风震烈。心海鼓动。随缘流变。逐尘而封执。遂使戴角披毛剧苦无尽期焉。怀此明珠。竛竮六趣。难辛疲乏。实可悲伤也。我
大雄氏之出震于竺干。远本渺茫焉。证道于寂光。垂影于心土。则于寂灭道场。初结菩萨戒。称法性之体而断恶修善。随真如之用而绝应无方。体用一源。显微潜通。谓之菩萨三聚净戒。万行悉备。呜呼伟哉。然而人性不齐气禀质殊。如何其堪于菩萨大行耶。

  大觉慈父。于是乎分擘三聚戒。初授声闻众。以摄律仪戒。是以胜鬘经曰。受菩萨威仪戒。名出家受具足。瑜伽论曰。菩萨摄律仪戒。如诸部毗那耶者是也。自其五梦呈妖白毫潜光之后。尊者近执。蕴结戒藏。谓之根本大毗尼藏。圣圣相禀。未尝分岐路焉。洎至乎近护之道不继于三圣。大天之邪说兴诤于五缘。虽有二部五部十八五百之异执。修证无二途。津梁其一揆。故折金杖援白氎之兆。存于斯矣。在昔周星飞祲千有余岁。至道郁乎而其未开。汉日扬光。像教悬被东夏。以降二百年矣。天下僧侣。但知剃染。犹未受五八。何况具戒乎。逮于曹魏嘉平年中。尊者法时。抵于雒阳。乃依法藏部。行羯磨受戒。神州之传戒。肇于斯时矣。迨姚秦朝觉明译语。竺念操觚。翻四分律。尔来撰疏凡二十家。虽曰各竞兰菊。而未得醇粹矣。暨夫
大唐澄照大师。乃搜法华开显之秘妙。而荷涅槃扶律之顾命。钞疏图仪以被时众。岂非来蒙之方轨。秉持之龟镜乎。实自非揭于慧灯。授乎法筏。孰能辟黑暗示通衢。拯沉溺达彼岸者与。声飞五天。泽流千岁。为四依使维持一人耳矣。然辞深义隐。未易钩索。尚且祖述者凡六十家。各争锋于得失。交岛鼓乎胜负。而雷同驾说。未足以为规准焉。其匡摄彝范。显扬行仪者。其惟有宋大智律师乎。覃于师之五百杰出频音一倡。既绝唱于前达。谁欤继乎余音者。我 扶桑国之传戒律也。滥觞于 招提鉴真大师。中兴于
西大兴正菩萨。厥后传于明忍和尚。流派浩渺。溢于海内。精炼乎毗尼。不羞前达矣。向者光公。始乃会行事钞记。次则融公。亦糅羯磨疏记。第所憾者。戒本疏记及与科文。四本别行。阅者病焉。余欲会之。再焉三焉。然禅诵无暇。加旃以病虚移盈昃。未遑及焉。粤有赞州东林灵芝即静律师者。磨以戒珠。凉以定水。孜孜法门。志存兼济。从事于斯会入告成。而其为功抽于前代。余闻之。乃叹曰。师之有此举。末代余曦。冥复充乎(余)宿愿者也。因而远赞其功。贻厥遐代。於戏三部大成。而慧曦扬辉。涅槃一路。灿然可见。乐学戒者。藉是以行。则依声闻戒。出三界门。因菩萨戒。过变易土。得如来无为戒蕴。乃遂心海反流。顿入常寂都矣。是为序。

  维时明和元年龙飞甲申冬安居日苾刍即禅(实相)书于紫阳雷山千如律寺瑜祗室

No. 714-B

  余自少壮。负笈经历律肆。偏被佛祖之慈育。稍发五分之萌芽。聊存谢德。才揽斯一帙。夙读夜思。操觚模学。终为之会。阅者并云寿之于梓。流布宇内。予亦所好乐也。雷山之相师。作为序引透起。然而时缘未熟。埋之于库中已二十余年。所属之徒觉邦等。有与书肆相议之谓以告白之。余年并朽迈。桑榆迫于西山。不堪待时。再校雠之。更加凡例等。以寿梓焉云尔。

  明和八年龙次辛卯仲冬哉生明比丘静莲合稽首题

No. 714-C

  夫道化东渐。已六七百年。南北律匠杰起于世者。大唐澄照大师其人也。所制毗尼三大部者。盖尽如来权巧之旨。且辟群生解脱之门。三宝住持之功。在于兹矣。次为注解。发明钞疏蕴奥者。其惟宋朝大智律师而可也。本朝天平年中。招提唐大和上传律已来。扶桑一统约受诵四分之文。及论随行。皆依南山部文者也。若依有部学者。可谓宗骨颠倒理味差僻矣。今时通受摄律仪戒。亦依钞疏。于中此戒本注并疏记等。特别行于世焉。今此会本也。我师久用心之务也。其功既成。再三加校雠。而将寿梓矣。更令命弟子捡校写本(不肖)。虽识见荒芜。敢叵违师命。但以旧本对校新本。一览已毕。欢悦之余不忍放卷。遂忘固陋操觚稽首云尔。

  安永二年龙次癸巳二月中浣于赞东大内郡如宝山圆通精舍阁毫

  日内山门人比丘清月(宜顺)和南

No. 714-D

  尸罗是诸佛之本原。万行之基趾。实为禅那般若依因。近则人天之路。远则成道之正因。释门之淄素。预不可不知之矣。于兹终南鼻祖所撰三大钞疏流行盛于世。就中为可务急者。偏唯戒本注疏肝要者欤。然而从异朝别行来无奈之何。我师窃悲伤之。务之孜孜。五部具会为一本。欲令新学之徒易照校之也。且欲令苍生育人天之种。终致大道之权述者也。差功成之日令(不佞)校阅之。今又刻镂流布弘通宇内。同心随喜塞塞胸中矣。未暇看他面竭鄙词。聊赞之曰。

  佛由戒证真  依行为真人  相续于慧命
  佛日日日新

  安永二年仲秋之日法正庵比丘玉线谨题

  凡例(三条)题中四分律戒本出昙无德部。含注及疏南山所出。行宗记及科灵芝所著也。于中含注则合戒本。素为一本。而上中下。疏记及科。各别流行。言部五部。言卷则四本也。疏记各八卷(约灵芝之所分)。科二卷。共戒本为二十有一卷。今亦合会为三七卷。一二三四各有上下。据本存之。更加之一之二等。成之分卷。此则余所定置也。戒本之注。古本并分行细书。今为易见。多则大书而以印分之。或不充行。或疏记共不科释者。直依旧本。分书本文之下。勿生怪矣。凡标科中以【律】印者戒本也。以【注】印者含注也。以【疏】印者疏也。低一字者记也。科排布疏文上。五部俱会。以成一览。犹恐有参差。后生订之。幸甚矣。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目录卷一(一上之一)序疏序戒序卷二(一上之二)戒序之余皈敬偈本文序正流通大科卷三(一下之一)广教发起序卷四(一下之二)广教发起序卷五(二上之一)广教发起序大淫戒卷六(二上之二)大淫戒之余大盗戒卷七(二上之三)大盗戒之余卷八(二下之一)大杀戒大妄语戒卷九(二下之二)僧残(自初戒至第七有主房戒)卷十(三上之一)僧残之余(自第八至第十一)卷十一(三上之二)僧残之余(自第十二至第十三)二不定三十舍堕卷十二(三上之三)长衣过限戒卷十三(三下之一)离衣戒卷十四(三下之二)月望戒已下卷十五(三下之三)自贩卖戒至竟卷十六(四上之一)九十单提(自一至十二)卷十七(四上之二)九十单提之余(自十三至三十二)卷十八(四上之三)九十单提之余(自三十三至四十七)卷十九(四下之一)九十单提之余(自四十八至七十四)卷二十(四下之二)九十单提之余(自七十五至九十)四提舍尼一百众学(自初至五十一)卷二十一(四下之三)一百众学之余(自五十二至一百)七灭诤法七佛略教广略二教总流通分疏家批文(并)䟦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目录(终)

  含注戒本(并)疏记略条目戒经序○四波罗夷法第一大淫戒第二大盗戒第三大杀戒第四大妄语戒○十三僧残法第一漏失戒第二摩触戒第三粗语戒第四叹身戒第五媒人戒第六无主房戒第七有主房戒第八无根谤戒第九假根谤戒第十破僧戒第十一助破僧戒第十二污家?谤戒第十三拒僧谏戒○二不定法第一屏处不定戒第二露处不定戒○三十舍堕法一长衣戒二离衣戒三月望衣戒四取非亲尼衣戒五浣故衣戒六乞衣戒七过分取衣戒八劝增衣价戒九劝二家增价戒十忽切索衣戒十一蚕绵袈裟戒十二黑毛卧具戒十三白毛三衣戒十四六年三衣戒十五不贴坐具戒十六持羊毛戒十七浣染毛戒十八畜钱宝戒十九贸宝戒二十贩卖戒二十一长钵戒二十二乞钵戒二十三乞缕戒二十四劝织戒二十五夺衣戒二十六长药戒二十七雨浴戒二十八急施衣戒二十九兰若离衣戒三十回僧物戒○九十单提法一小妄语戒二行骂戒三两舌戒四与女人宿戒五共未具宿戒六未具同诵戒七说粗罪戒八实得道戒九与女说法戒十掘地戒十一坏生戒十二余语恼触戒十三嫌骂知事戒十四露敷僧物戒十五屏敷僧物戒十六强敷坐戒十七牵出房戒十八脱脚床戒十九用虫水戒二十覆屋过限戒二十一辄教尼戒二十二说法至暮戒二十三讥教尼人戒二十四与尼衣戒二十五为尼作衣戒二十六与尼坐戒二十七尼期行戒二十八尼同船戒二十九尼叹食戒三十与女期行戒三十一食过受戒三十二背请戒三十三别众食戒三十四归妇贾客食戒三十五足食戒三十六劝足食戒三十七非时食戒三十八残宿食戒三十九不受食戒四十索美食戒四十一与外道食戒四十二食前后入聚戒四十三食家强坐戒四十四屏与女坐戒四十五与女露坐戒四十六驱他出聚戒四十七过受乐戒四十八观军戒四十九军中过宿戒五十观军战戒五十一饮酒戒五十二水中戏戒五十三击攊他戒五十四不受谏戒五十五怖比丘戒五十六半月浴戒五十七露地然火戒五十八藏他衣物戒五十九真实净戒六十着新衣戒六十一夺畜生命戒六十二饮虫水戒六十三疑恼比丘戒六十四覆他粗罪戒六十五与年不满戒六十六发诤戒六十七与贼期行戒六十八恶见违谏戒六十九随举比丘戒七十随摈沙弥戒七十一拒劝学戒七十二毁毗尼戒七十三恐举先言戒七十四同羯磨后悔戒七十五不与欲戒七十六与欲后悔戒七十七屏听四诤戒七十八瞋打比丘戒七十九搏比丘戒八十残谤戒八十一突入王宫戒八十二捉宝戒八十三非时入聚戒八十四过量床足戒八十五兜罗绵褥戒八十六骨牙角针筒戒八十七过量坐具戒八十八过量覆疮衣戒八十九过量雨衣戒九十过量三衣戒○四提舍尼法一从非亲尼取食戒二食尼指授食戒三学家受食戒四兰若受食戒○百众学法一着内衣戒二着三衣戒三反抄衣戒四反抄衣坐戒五衣缠颈戒六衣缠颈坐戒七覆头戒八覆头坐戒九跳行戒十跳行坐戒十一蹲坐戒十二叉腰戒十三叉腰坐戒十四摇身戒十五摇身坐戒十六掉臂戒十七掉臂坐戒十八覆身戒十九覆身坐戒二十左右顾视戒二十一左右顾视坐戒二十二静默戒二十三静默坐戒二十四戏笑戒二十五戏笑坐戒二十六用意受食戒二十七溢钵受食戒二十八溢钵受羹戒二十九羹饭等食戒三十以次食戒三十一挑钵中食戒三十二索羹饭戒三十三饭覆羹戒三十四视比座钵戒三十五系钵想食戒三十六大揣食戒三十七张口待食戒三十八含食语戒三十九遥掷口中戒四十遗落食戒四十一颊食戒四十二嚼食作声戒四十三噏饭食戒四十四舌䑛食戒四十五振手食戒四十六把散饭戒四十七污手捉食器戒四十八弃洗钵水戒四十九生草上大小便戒五十水中大小便戒五十一立大小便戒五十二反抄衣说法戒五十三衣缠颈说法戒五十四覆头说法戒五十五裹头说法戒五十六叉腰说法戒五十七着革屣说法戒五十八着木屣说法戒五十九骑乘说法戒六十佛塔中宿戒六十一藏物塔中戒六十二着革履入塔戒六十三捉革履入塔戒六十四着革履绕塔戒六十五着富罗入塔戒六十六捉富罗入塔戒六十七塔下坐留食戒六十八塔下担死尸戒六十九塔下埋尸戒七十塔下烧尸戒七十一向塔烧尸戒七十二塔四边烧尸戒七十三持衣床塔下过戒七十四塔下大小便戒七十五向塔大小便戒七十六塔四边大小便戒七十七持佛像至大小便处戒七十八塔下嚼杨枝戒七十九向塔嚼杨枝戒八十塔四边嚼杨枝戒八十一塔下涕唾戒八十二向塔涕唾戒八十三塔四边涕唾戒八十四向塔舒脚坐戒八十五安佛下房戒八十六人坐己立说法戒八十七人卧己坐说法戒八十八人在坐己在非坐说法戒八十九人在高坐说法戒九十人在前行说法戒九十一人在高经行处说法戒九十二人在道说法戒九十三携手道行戒九十四上树戒九十五杖络囊戒九十六持杖人说法戒九十七持剑人说法戒九十八持矛人说法戒九十九持刀人说法戒百持盖人说法戒○七灭诤法一现前毗尼二忆念毗尼三不痴毗尼四自言治五多人语六罪处所七草覆地○七佛略戒○流通分

  含注戒本(并)疏记略条目(终)

No. 714-E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序

  太一山沙门释 道宣 述

  四分戒本者。盖开万行之通衢。引三乘之正轨也。自法王利见弘济在缘。程上圣之凄惶。悼小凡之沉溺。故能辟不讳之门。示秘密之深术。张无问之说。显初学之津涂。遂静处而兴教源。集众而宣玄范。前明由序。广陈发致之功。后列大宗。盛罗机欲所被。约时敷演。通行于是承遵。合洁等闻。正法由兹久住。但以时来不竞。情变所流。经陈梦氎之徴。律舒分杖之喻。致使教随文结。理任情移。云飞二部五部之殊山张十八五百之异。取其元始所被。无非计情。穷其要会之心。俱通正业。逮乎曹魏之末。戒本创传。终于隋运之初。芟改者众。或依梵本。或写?文。或以义求。或以缘据。仇校诸说。成务蒙然。滥罔前修。翳昏后学。梵本则文旨乖互。方言未融。准律则得在宗归。失于辨相。义求虽有深会。未静论端。缘据似是具周。止存别见。原夫正戒明禁。唯佛制开。贤圣缄默。但知祇奉。故律论所述。咸宗本经。自余位班曾未揣度。总叙诸见。师心者多。考定昔缘。良所未暇。今以戒本繁略隐义局文。用则失仪。舍则非据。若不显相。人难具依。余少仰玄风。志隆清范。昔在帝京。周流讲肆。伏膺请业。载纪相寻。何尝不执卷临文慨斯壅结。遂以贞观四年庚寅之岁。薄游岳渎。广评律宗。但见诵语纷纶。未思弘远。高谭有务。事用无施。才罗七五之名。妄居一字之首。但述行藏之要。宁开决正之心。问以戒律废兴。妙凭疏解。约之情通本据。无文可依。自有博学生知。行名双显。而神用莫准。情取天乖。余意之所未安。义当依法为定。则诤论自弭。何俟繁辞。今试敢依律本。具录正经。仍从佛解。即为注述。文唯一卷。同昔所传持犯两明。今便异古。庶令初后兼学。愚智齐遵。粗知则具三种持律。精练则是一师大化。以斯用求。济成为极。又以戒各缘起。妄说非无。若不镜晓。终归虚托。故随戒类引。删要补之。俾夫显相通班。轻重昭现。足以润身光德。足以护法匡时。临文无取谬于文。思义则不资他义。岂直自贻无漏。亦将兼济有缘。故辄笔记序之云尔。
1234下一页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more
联系我们
  • 45-47 Auburndale Lane,Flushing, NY,11358,USA
  • 718-461-1052 (证仁法师)
  • wenmao68@hotmail.com
  • www.xifangju.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西方居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opyright © 2000-2017 Metropolitan Buddhist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