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8 83.P0396 指月录(三十二卷)〖明·瞿汝稷集〗

2018-9-29 09:56 21522 0
简介
1578 83.P0396 指月录(三十二卷)〖明·瞿汝稷集〗 卍新续藏第 83 册 No. 1578 指月录No. 1578-A 水月斋指月录原序  嵇叔夜好锻。阮遥集好蜡屐。当其意之所适。视世之他好。杂陈于前。无足移 ...

1578 83.P0396 指月录(三十二卷)〖明·瞿汝稷集〗

卍新续藏第 83 册 No. 1578 指月录

No. 1578-A 水月斋指月录原序

  嵇叔夜好锻。阮遥集好蜡屐。当其意之所适。视世之他好。杂陈于前。无足移也。此不必明哲。第无二子之僻者。皆能喻锻与屐无足尚。交?其失所好已。而以二子之才之美。方其跌宕炉韛婆娑火蜡之间。虽穷极要眇以开之。使勿好有嗑然而笑耳。终不为之移已。及其既喻。则天地此炉韛也。万有此火蜡也。孰足控搏。孰足容与。程伯子浮云尧舜之业。以玩物丧志。目辑录五经语者。意不若是乎。人之好不齐。乃或尊锻而卑屐。君屐而?锻。不亦过乎。予垂髫则好读竺坟。尤好宗门家言。及岁乙亥夏。侍管师东溟先生于郡之竹堂寺。幸以焦芽与沾甘露。开蔽良多。既而师则朝彻蝉蜕五宗掩耳不欲复闻。予则沈醋。于是恒语同辈。圣人六蓺之精蕴。诸所训诂。非读竺坟。不能得其真。生于万物之中。而得为人。人而男。男而知读书。于书知竺坟。于竺坟知宗门。是犹?乳而得雪山之牛。复能得酪于乳。得生酥于酪。而熟酥。而醍醐哉。虽有他好。吾不移矣。此正予跌宕炉韛。婆娑火蜡时语也。于是在架之书。率多宗门家言。每读之。如一瓶一钵。从诸耆宿于长林深壑。虽人间世波涛际天。埃?蔽日。予席枕此如握灵犀。得辟尘分流之妙。彼浡潏堀堁莫能我侵矣。意适处辄手录之。当点笔意适。虽圭组见逼必谢之。儿稚牵挽必谢之。寒暑之薄肌骨。饥渴之迫脏腑。有不暇顾。肯复移意他好之杂陈耶。僻而至是。奚必人?。予固自?矣。至乙未。积录有三十二卷。适友人陈孟起。见而误赏焉。孟起遂为录二本。会有黄州之役。过故里。严道彻至斋中。亦误赏焉。遂以孟起本遗之。道彻遽欲授梓。予笑曰。此予嵇氏之鍜。阮氏之屐也。凡所云意适者。皆鸩毒也。道之所以塞也。予既已喻其僻矣。子乃欲使有目者。共?其僻耶。坚止之。逮辛丑。予自昭武乞骸归。道彻欲梓。此意益坚。且曰。子谓此为僻。子则谓然。然可以已众僻。古之人不云乎。惟楔出楔。至为发愿偈率其弟侄若子梓行之。予既不能止。遂不敢藏其僻。为次第缘起于其端。题之曰水月斋指月录。水月幻也。而云指月。果有如盘山所云。心月孤悬。光吞万象者乎。吾不可得而知也。其质之炉韛火蜡。

  万历壬寅夏五月戊寅。

  那罗延窟学人瞿汝稷 槃谈书。

No. 1578-B 刻指月录发愿偈(有述)

  释典虽有宗教两涂。世尊云。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则何教之非宗乎。顾宗门须凭实悟。毫不容伪。观古之尊宿。几十年点胸自许。直至末后。为明眼人煅炼过。方始开省。则悟岂易言哉。及其悟后。奉戒愈精。检过愈密。甚至向折脚铛下。入山磨炼。真悟人气象如此。岂非识法者惧乎。今之望见门头户口者。便谓已证已得。从而呵佛骂祖。放荡无检。声色货利。居然常人。而高谈阔论。明欺一世。噫欺世乎自欺乎。有日须眉堕落。呕血无及在。何得归罪于宗。偈曰。

  世皆忏罪造福  我亦作福灭罪
  惟有流传法宝  续佛慧命为最
  愿我生生世世  不迷正路修行
  直取菩提上果  遍度法界众生
  还愿众生觉悟  修行不迷正路
  聊凭标月指头  正见云开月露
  逍遥性海之中  当体与佛全同
  逐一销除夙习  次第到岸登峰
  慎勿拨无因果  莽莽荡荡招祸
  杀盗淫妄不除  岂得泥犁免堕
  还有向上一言  头上便是青天
  秋月梧桐滴露  春风杨柳含烟

  万历辛丑岁八月初三日 吴郡严澄和南书。

  指月录总目

  卷之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附诸师拈颂诸经语句
卷之二
  应化圣贤
  文殊菩萨 天亲菩萨
  维摩大士 善财
  须菩提尊者 无厌足王(紧那罗王附)
  舍利弗尊者 鸯崛摩罗尊者
  宾头卢尊者 障蔽魔王
  那吒太子 广额屠儿(文殊思业禅师附)
  秦䟦陀禅师 金陵宝志禅师
  双林善慧大士 南岳慧思禅师
  天台智者禅师 泗州僧伽大圣(万回附)
  天台丰干禅师 天台寒山子
  天台拾得子 明州布袋和尚
  法华志言大士 扣冰澡先古佛
  千岁宝掌和尚 懒残
  法顺大师 清凉澄观国师
卷之三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须密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密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章次列于东土祖师)
卷之四
  东土祖师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二祖慧可大祖禅师
  三祖僧璨鉴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六祖慧能大鉴禅师
卷之五
  六祖下第一世
  南岳怀让禅师 青原行思禅师
  六祖下第二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南岳让嗣。南岳一世)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青原思嗣。青原一世)
卷之六
  二祖旁出法嗣
  僧那禅师 向居士
  四祖旁出法嗣
  牛头山法融禅师 牛头山智岩禅师(融禅师嗣)
  牛头山智威禅师(法持禅师嗣。持慧方禅师嗣。方岩禅师嗣)
  安国玄挺禅师(威禅师嗣) 天柱崇慧禅师(二人)
  径山道钦禅师(鹤林玄素嗣。素牛头威嗣)
  天台云居智禅师(佛窟惟则嗣。则牛头慧忠嗣。忠牛头威嗣)
  鸟窠道林禅师(径山钦嗣)
  五祖旁出法嗣
  嵩岳慧安国师 寿州道树禅师(北宗秀嗣)
  嵩岳破灶堕和尚(安国师嗣) 嵩岳元圭禅师(二人)
  终南惟政禅师(嵩山普寂嗣。寂北宗秀嗣)
  嵩山峻极和尚(破灶堕嗣)
  六祖旁出法嗣
  司空山本净禅师 南阳慧忠国师
  永嘉玄觉禅师 西京荷泽神会禅师
  圭峰宗密禅师(遂州道圆嗣。圆荆南惟忠嗣。忠磁州法如嗣。如荷泽嗣)
卷之七
  未详法嗣
  泗州塔头 讲肇论僧
  道流在佛殿(法师入佛殿) 六通院僧
  圣僧像 死鱼浮水
  冯延巳 问圣僧年
  偃台感山主 僧见地藏
  鹞子趁鸽 问无拣
  广南住庵僧 圆通和尚
  童子上经 先净照禅师
  曹溪主衣钵僧 高丽观音
  长明灯 护国天王
  五蕴偈 犬伤持钵僧
  宋太宗 茶陵郁山主
  因禅师 楼子和尚
  神照本如 上竺圆智
  公期和尚 云顶禅师
  终夏不说(老宿畜童) 二庵主
  举九年面壁 师子捉兔
  婆子烧庵 婆子到赵州
  跨驴人 肇法师
  双溪布衲 法海立禅师(天宁明附)
  幽栖和尚 老洞华严
  太瘤 欧阳文忠公
  医官僧 无鬼论
  古德油糍 定僧问弥勒
  元晓 修雅法师
  文通慧
卷之八
  六祖下第三世上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南二。马祖嗣)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卷之九
  六祖下第三世下
  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国师(南二。马祖嗣)
  庐山归宗智常禅师 明州大梅法常禅师
  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 洪州泐潭常兴禅师
  洪州泐潭法会禅师 洛京佛光如满禅师
  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蒲州麻谷宝彻禅师 湖南东寺如会禅师
  䖍州西堂智藏禅师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
  池州杉山智坚禅师 水潦和尚
  澧州茗溪道行禅师 抚州石巩慧藏禅师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 朗州中邑洪恩禅师
  潭州三角总印禅师 汾州无业禅师
  信州鹅湖大义禅师 京兆兴善惟宽禅师
  常州芙蓉大毓禅师 利山和尚
  松山和尚 唐州紫玉山道通禅师
  五台山隐峰和尚 泉州龟洋无了禅师
  南岳西园昙藏禅师 磁州马头峰神藏禅师
  潭州华林善觉禅师 乌臼和尚
  石臼和尚 镇州金牛和尚
  亮座主 百灵和尚
  则川和尚 忻州打地和尚
  潭州秀溪和尚 江西椑树和尚
  浮杯和尚 潭州龙山和尚
  蒙溪和尚 襄州庞蕴居士(四十七人)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青二。石头嗣)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 潭州大川禅师
  潮州灵山大颠禅师 潭州长髭嚝禅师
  潭州招提慧朗禅师 长沙兴国振朗禅师
  汾州石楼禅师 凤翔法门佛陀禅师
  澧州大同济禅师(十人)
  荆州天皇道悟禅师(据符碑嗣石头)
  天王道悟禅师(据丘碑嗣马祖。未定宗派。二人)
卷之十
  六祖下第四世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南三。百丈嗣)
卷之十一
  六祖下第四世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南三。百丈嗣)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 杭州大慈寰中禅师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 瑞州五峰常观禅师
  潭州石霜性空禅师 广州和安寺通禅师
  洪州东山慧禅师 百丈山涅槃和尚(十人)
  赵州观音从谂禅师(南泉嗣)
  湖南长沙景岑禅师 鄂州茱萸山和尚
  衢州子湖利踪禅师 终南云际师祖禅师
  邓州香严义端禅师 池州灵鹫闲禅师
  日子和尚 苏州西禅和尚
  池州甘贽行者(十一人)
  洪州双岭玄真禅师(盐官嗣)
  芙蓉灵训禅师(归宗嗣) 汉南高亭和尚
  新罗大茅和尚 五台山智通禅师(四人)
  镇州普化和尚(盘山嗣) 寿州良遂禅师(麻谷嗣)
  虔州处微禅师(西堂嗣) 金州操禅师(章敬腪嗣。腪马祖嗣)
  戒灵禅师(永泰湍嗣。湍马祖嗣) 五台秘魔岩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三人)
卷之十二
  六祖下第四世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百丈嗣。沩仰宗)
  潭州道吾宗智禅师(青三。药山嗣)
  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华亭船子德诚禅师
  宣州椑树慧省禅师 鄂州百岩明哲禅师
  澧州高沙弥(六人)
  京兆翠微无学禅师(丹霞嗣)
  吉州孝义性空禅师(二人) 仙天禅师(大川嗣)
  漳州三平义忠禅师(大颠嗣)
  马颊山本空禅师 本生禅师(三人)
  潭州石室善道禅师(长髭嗣)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天一)
卷之十三
  六祖下第五世
  睦州陈尊宿(南四。黄檗嗣) 福州乌石灵观禅师(二人)
  益州大随法真禅师(长庆安嗣)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二人)
  洪州新兴严阳尊者(赵州嗣)
  扬州光孝慧觉禅师 婺州木陈从朗禅师
  婺州新建禅师 杭州多福和尚
  益州西睦和尚(六人)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长沙嗣)
  石梯和尚(茱萸嗣) 紫桐和尚(子湖嗣)
  日容远和尚(二人)
  襄州关南道吾和尚(关南常嗣。常盐官嗣)
  漳州罗汉和尚(二人)
  瑞州末山尼了然禅师(高安愚嗣。愚归宗常嗣)
  婺州金华俱胝和尚(天龙嗣。龙大梅常嗣)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沩仰宗。沩山嗣)
  邓州香严智闲禅师 杭州径山洪諲禅师
  滁州定山神英禅师 京兆府米和尚
  元康和尚 襄州王敬初常侍
  郑十三娘(八人)
卷之十四
  六祖下第五世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黄檗嗣。临济宗)
卷之十五
  六祖第五世
  潭州石霜庆诸禅师(青四。道吾智嗣)
  潭州渐源仲兴禅师(二人) 僧审禅师(云岩晟嗣)
  澧州夹山善会禅师(船子诚嗣)
  舒州投子大同禅师(翠微学嗣)
  郢州清平令遵禅师(二人)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天二。龙潭嗣)
卷之十六
  六祖下第五世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青四。云岩晟嗣。曹洞宗)
卷之十七
  六祖下第六世
  睦州刺史陈操居士(南五。陈尊宿嗣)
  袁州南塔光涌禅师(沩仰宗仰山嗣)
  杭州无著文喜禅师(二人) 双峰古禅师(先双峰嗣。峰沩山嗣)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临济宗。临济嗣)
  魏府大觉和尚 镇州宝寿沼禅师
  镇州三圣慧然禅师 定州善崔禅师
  幽州谈空和尚 虎溪庵主
  覆盆庵主 桐峰庵主
  杉洋庵主 定上座
  奯上座(十二人)
  瑞州九峰道䖍禅师(青五。石霜诸嗣)
  台州涌泉景欣禅师 邵武龙湖普闻禅师
  潭州云盖志元禅师 凤翔石柱禅师
  张拙秀才(六人)
  澧州洛浦元安禅师(夹山会嗣)
  抚州黄山月轮禅师 洛京韶山普寰禅师
  郓州四禅禅师 凤翔天盖山幽禅师(五人)
  鄂州岩头全奯禅师(天三。德山鉴嗣)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 泉州瓦棺和尚
  襄州高亭简禅师(四人)
卷之十八
  六祖下第六世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五。曹洞宗。洞山嗣)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 抚州疏山匡仁禅师
  青林师䖍禅师 高安白水本仁禅师
  潭州龙牙居遁禅师 益州北院通禅师
  京兆蚬子和尚 越州乾峰和尚
  澧州钦山文?禅师 九峰通玄禅师(十一人)
卷之十九
  六祖下第七世
  吉州资福如宝禅师(南六。沩仰宗。西塔穆嗣。穆仰山嗣)
  郢州芭蕉慧清禅师(南塔通嗣)
  汝州南院慧颙禅师(临济宗。兴化嗣)
  守廓侍者(二人)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宝寿沼嗣)
  宝寿第二世和尚(二人)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青六。九峰䖍嗣)
  吉州禾山无殷禅师(二人)
  凤翔青峰传楚禅师(洛浦安嗣)
  袁州木平善道禅师(蟠龙文嗣。文夹山会嗣)
  郢州桐泉山禅师(黄山轮嗣)
  台州瑞岩师彦禅师(天四。岩头奯嗣)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二人)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雪峰存嗣)
  福州长庆慧棱禅师 漳州保福从展禅师
  福州鼓山神晏禅师 龙华照布衲
  明州翠岩令参禅师 越州镜清道怤禅师
  报恩怀岳禅师 安国弘?禅师
  长生皎然禅师 越山师鼐禅师
  太原孚上座(十二人)
卷之二十
  六祖下第七世
  抚州金峰从志禅师(青六。曹洞宗。曹山嗣)
  处州广利容禅师(二人) 洪州同安丕禅师(云居膺嗣)
  杭州佛日本空禅师 池州嵇山章禅师
  朱溪谦禅师 南康云居道简禅师(五人)
  护国守澄禅师(疏山仁嗣) 黄檗慧禅师
  伏龙奉璘禅师(三人)
  襄州石门献蕴禅师(青林䖍嗣)
  京兆重云智晖禅师(白水仁嗣)
  杭州瑞鹿幼璋禅师(二人) 报慈藏屿禅师(龙牙遁嗣)
  韶州云门文偃禅师(天四。雪峰存嗣。云门宗)
卷之二十一
  六祖下第八世
  吉州资福贞?禅师(南七。沩仰宗。资福宝嗣)
  郢州芭蕉继彻禅师(芭蕉清嗣) 彭州承天辞确禅师(二人)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临济宗。南院嗣)
  铁胡颖桥安禅师(二人)
  郢州兴阳归静禅师(西院明嗣)
  鄂州黄龙诲机禅师(天五。玄泉彦嗣。彦岩头奯嗣)
  婺州明招德谦禅师(罗山闲嗣)
  漳州罗汉桂琛禅师(玄沙嗣)
  安国慧球禅师 福州大章契如禅师
  天台国清师静上座(四人)
  泉州招庆道匡禅师(长庆棱嗣)
  襄州鹫岭明远禅师 太傅王延彬居士(三人)
  谷山行崇禅师(保福展嗣) 漳州报恩道熙禅师
  招庆省僜禅师(三人) 鼓山智岳禅师(鼓山晏嗣)
  报国照禅师(龙华照嗣)
  衢州乌巨仪晏禅师(镜清怤嗣)
  福州瑞峰志端禅师(安国瑫嗣)
  保福清豁禅师(睡龙溥嗣。龙雪峰存嗣)
  四祖清皎禅师(白兆圆嗣。圆感潭资嗣。资德山鉴嗣)
  大龙智洪禅师(二人)
  同安志禅师(青七。曹洞宗。同安丕嗣)
  卢山佛手行因禅师(鹿门真嗣。真曹山嗣)
  泉州龟洋慧忠禅师(草庵义嗣。义曹山嗣)
  襄州广德义禅师(广德延嗣。延曹山嗣)
  广德周禅师(二人) 石门慧彻禅师(石门蕴嗣)
  益州香林澄远禅师(天五。云门宗。云门嗣)
  韶州白云子祥禅师 鼎州德山缘密禅师
  岳州巴陵颢鉴禅师 随州双泉师宽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禅师 金陵奉先深禅师
  韶州双峰竟钦禅师 洞山清禀禅师
  北禅寂禅师 云门朗上座(十一人)
卷之二十二
  六祖下第九世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南八。临济宗。风穴嗣)
  广慧真禅师(二人) 黑水和尚(天六。黄龙机嗣)
  枣树第二世和尚 吕岩真人(三人)
  襄州清溪洪进禅师(罗汉琛嗣)
  升州清凉休复禅师 抚州龙济绍修禅师(三人)
  酒仙遇贤禅师(龙华球嗣。球长庆棱嗣)
  鼎州梁山缘观禅师(青八。曹洞宗。同安志嗣)
  怀安云顶德敷禅师(护国远嗣。远护国澄嗣。澄疏山仁嗣)
  随州智门光祚禅师(天六。云门宗。香林嗣)
  韶州大历和尚(白云祥嗣) 连州宝华和尚(二人)
  蕲州五祖师戒禅师(双泉宽嗣)
  荆南福昌惟善禅师(二人) 莲华峰祥庵主(奉先深嗣)
  蓝田县真禅师(般若柔嗣。柔云门嗣)
  金陵清凉文益禅师(罗汉琛嗣。法眼宗)
卷之二十三
  六祖下第十世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南九。临济宗。首山嗣)
  并州三交智嵩禅师 叶县广教归省禅师
  潭州神鼎洪諲禅师 襄州谷隐蕴聪禅师
  汝州广慧元琏禅师 铁佛院智嵩禅师
  仁王院处评禅师 智门罕迥禅师
  丞相王随居士(十人) 圆通缘德禅师(天七。清溪进嗣)
  郢州大阳警玄禅师(青九。曹洞宗。梁山观嗣)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天七。云门宗。智门祚嗣)
  瑞州洞山晓聪禅师(文殊真嗣。真德山密嗣)
  洞山自宝禅师(五祖戒嗣)
  潭州北禅智贤禅师(福严雅嗣。雅洞山初嗣)
  南安岩自严尊者(西峰豁嗣。豁清凉则嗣。明云门嗣)
  天台德韶国师(法眼宗。法眼嗣)
  金陵清凉泰钦禅师 杭州灵隐清耸禅师
  洪州百丈道恒禅师 永明道潜禅师
  杭州报恩慧明禅师 云居清锡禅师
  漳州罗汉智依禅师 金陵报慈父?禅师
  报恩玄则禅师 归宗䇿真禅师
  同安绍显禅师 观音从显禅师
  洛京兴善栖伦禅师 古贤院谨禅师(十五人)
卷之二十四
  六祖下第十一世
  潭州石霜楚圆禅师(南十。临济宗。汾阳嗣)
  滁州琅玡慧觉禅师 瑞州大愚守芝禅师
  舒州法华全举禅师 南岳芭蕉谷泉禅师
  安吉州天圣皓泰禅师(六人) 浮山法远禅师(叶县省嗣)
  润州金山昙颖禅师(谷隐聪嗣)
  唐州大乘德遵禅师 景清居素禅师
  驸马李遵勖居士(四人)
  东京华严道隆禅师(广慧琏嗣)文公杨亿居士(二人)
  舒州投子义青禅师(青十。曹洞宗。大阳嗣)
  兴阳清剖禅师 罗浮显如禅师(三人)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天八。云门宗。雪窦嗣)
  宗道者 修撰曾会居士(三人)
  南康云居晓舜禅师(洞山聪嗣)
  杭州佛日契嵩禅师 太守许式居士(三人)
  荆门玉泉承晧禅师(北塔广嗣。广五祖戒嗣)
  明州育王怀琏禅师(泐潭澄嗣。澄亦五祖戒嗣)
  庐山圆通居讷禅师(延庆荣嗣。荣智门祚嗣)
  潭州兴化绍铣禅师(北禅贤嗣)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二人)
  南康云居了元禅师(开先暹嗣。暹德山远嗣。远双泉郁嗣。郁云门嗣)
  杭州永明延寿禅师(法眼宗。韶国师嗣)
  杭州五云志逢禅师 杭州报恩永安禅师
  温州瑞鹿遇安禅师 温州瑞鹿本先禅师
  温州雁荡愿齐禅师 杭州兴教洪寿禅师(七人)
  洪州云居道齐禅师(清凉钦嗣)
  庐州栖贤澄湜禅师(百丈恒嗣)
卷之二十五
  六祖下第十二世
  隆兴黄龙慧南禅师(南十一。临济。慈明嗣)
  袁州杨岐方会禅师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
  金陵蒋山赞元禅师 洪州大宁道宽禅师
  潭州道吾悟真禅师(六人)
  苏州定慧超信禅师(琅玡觉嗣)
  越州姜山方禅师 宣州兴教坦禅师
  江州归宗可宣禅师 秀州长水子璇禅师(五人)
  南岳云峰文悦禅师(大愚芝嗣)
  安吉州西余端师子(龙华岳嗣。岳谷隐聪嗣)
  东京芙蓉道楷禅师(青十一。曹洞。投子嗣)
  随州大洪报恩禅师
  东京慧林宗本禅师(天九。云门。天衣嗣)
  东京法云法秀禅师 延恩法安禅师
  礼部杨杰居士(四人)
  金陵蒋山法泉禅师(云居舜嗣)
  明州大海法英禅师(九峰韶嗣。韶泐潭澄嗣)
  邢州开元法明上座(报本有兰嗣。兰雪窦显嗣)
  佥判刘经臣居士(智海逸嗣。逸开先暹嗣)
  杭州净土惟正禅师(法眼宗。净土素嗣。素崇寿稠嗣。稠法眼嗣)
卷之二十六
  六祖下第十三世
  隆兴黄龙祖心禅师(南十二。临济。黄龙嗣)
  隆兴宝峰克文禅师 潭州云盖守智禅师
  吉州隆庆庆闲禅师
卷之二十七
  六祖下第十三世
  潭州泐潭洪英禅师 袁州仰山行伟禅师
  黄龙恭首座 安吉报本慧元禅师
  景福顺禅师 黄檗积翠永庵主
  延庆洪准禅师(十一人)
  舒州白云守端禅师(杨岐嗣)
  金陵保宁仁勇禅师 比部孙居士(三人)
  潭州大沩慕喆禅师(翠岩真嗣) 绍灯禅师(玉泉芳嗣。芳浮山远嗣)
  邓州丹霞子淳禅师(青十二。曹洞宗。芙蓉嗣)
  洪州宝峰惟照禅师 襄州石门元易禅师
  东京净因自觉禅师(四人)
  东京法云善本禅师(天十。云门。慧林本嗣)
  投子修颙禅师(二人) 清献赵公(蒋山泉嗣。泉云居舜嗣)
卷之二十八
  六祖下第十四世
  隆兴黄龙悟新禅师(南十三。临济。祖心嗣)
  隆兴黄龙惟清禅师 隆兴泐潭善清禅师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 漳州保福本权禅师
  太史黄庭坚居士 秘书吴恂居士(七人)
  隆兴兜率从悦禅师(宝峰文嗣)
  东京法云杲禅师 隆兴泐潭文准禅师
  瑞州清凉慧洪禅师 南岳石头怀志庵主(五人)
  庐州罗汉系南禅师(云居祐嗣。祐及开元琦保宁玑。皆黄龙南嗣)
  信州永丰慧日庵主(二人)
  泉州尊胜有朋讲师(开元琦嗣)
  庆元育王净昙禅师(保宁玑嗣)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白云端嗣)
  提刑郭正祥居士(二人)
  安吉上方日益禅师(保宁勇嗣) 赣州显首座(二人)
  洪州泐潭景祥禅师(大沩哲嗣) 和州光孝慧兰禅师(二人)
  真州长芦清了禅师(青十三。曹洞。丹霞嗣)
  明州天童宏智禅师(二人)
  江州圆通德止禅师(宝峰照嗣)
  衡州花药智朋禅师(二人)
  吉州青原齐禅师(石门易嗣)
  天台如庵主(天十一。云门。本觉一嗣。一慧林本嗣)
  平江西竺尼法海禅师(二人)
  东京慧林怀深禅师(长芦信嗣。信慧林本嗣)
  平江万寿如瑰禅师 越州天衣如哲禅师
  大觉法庆禅师(法云白嗣。白法云秀嗣)
  临安广福惟尚禅师(保宁英嗣。英法云秀嗣)
卷之二十九
  六祖下第十五世
  吉州禾山慧方禅师(南十四。临济。悟新嗣)
  华亭性空庵主 空室道人智通(三人)
  潭州上封本才禅师(黄龙清嗣)
  潭州法轮应端禅师 东京长灵守卓禅师(三人)
  隆兴黄龙道震禅师(泐潭清嗣)
  庆元天童普交禅师(泐潭干嗣。干东林总嗣。总黄龙南嗣)
  江州圆通道旻禅师 庆元二灵知和禅师(三人)
  绍兴慈氏瑞仙禅师(开先瑛嗣。瑛东林总嗣)
  丞相张商英居士(兜率悦嗣) 西蜀銮法师(法云杲嗣)
  隆兴云岩天游禅师(湛堂准嗣)
  隆兴九仙法清禅师(慧日雅嗣。雅宝峰文嗣)
  眉州中岩蕴能禅师(大沩瑃嗣。瑃大沩秀嗣。秀黄龙南嗣)
  怀安云顶宗印禅师(二人)
  成都信相宗显禅师(昭觉白嗣。白黄檗胜嗣。胜黄龙南嗣)
  成都昭觉克勤禅师(五祖演嗣)
  舒州太平慧勤禅师 舒州龙门清远禅师
  彭州大随元静禅师 汉州无为宗泰禅师
  蕲州五祖表自禅师 嘉州九顶清素禅师
  元礼首座 法閦上座(九人)
  金陵俞道婆(琅玡起嗣起白云嗣)
  东京净因继成禅师(智海平嗣。平大沩喆嗣)
  建宁开善道琼禅师(泐潭祥嗣)
  杭州净慈慧晖禅师(青十四。曹洞。天童觉嗣)
  明州瑞岩法恭禅师(二人)
  舒州投子道宣禅师(天衣聪嗣。聪石门易嗣)
卷之三十
  六祖下第十六世
  嘉兴报恩法常首座(南十五。临济。万年一嗣。一泐潭清嗣)
  左丞范冲等五居士(圆通旻嗣)
  临安径山智策禅师(云岩游嗣)
  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昭觉勤嗣。语列此卷下两卷)
  平江虎丘绍隆禅师 庆元育王端?禅师
  台州护国景元禅师 平江南峰云辨禅师
  临安灵隐慧远禅师 建康华藏安民禅师
  成都昭觉道元禅师 潭州大沩法泰禅师
  眉州象耳袁觉禅师 临安中竺中仁禅师
  眉州中岩祖觉禅师 平江明因昙玩禅师
  成都昭觉道祖禅师 枢密徐俯居士
  郡王赵令衿居士 侍郎李弥远居士
  成都范县君(十八人)
  常德文殊心道禅师(太平勤嗣) 潭州龙牙智才禅师
  安吉何山守珣禅师(三人)
  温州龙翔士圭禅师(龙门远嗣) 南康云居善悟禅师
  隆兴黄龙法忠禅师(普庵印附) 衢州乌巨道行禅师
  南康云居法如禅师 南康归宗正贤禅师
  安吉道场明辩禅师 世奇首座
  给事冯济川居士(九人)
  台州石头自回禅师(大随静嗣)
  常德梁山师远禅师 莫将尚书居士
  龙图王萧居士(四人)
  无为冶父道川禅师(净因成嗣)
卷之三十一
  临安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要上
卷之三十二
  临安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要下

  指月录总目(终)

  No. 1578

  指月录卷之一

  那罗延窟学人 瞿汝稷槃谈集

  吴郡天池山人 严澄道澈甫较

  后学梅岩释 开慧 捐资重梓

  后学  释 义行 重  阅

  七佛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般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曜。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

  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拘留孙佛(现在贤劫第一尊)

  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

  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导师。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

  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奈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幻寄曰。始予录指月录。七佛第书其偈。阿含化迹皆削焉。既见世之人。粗闻即心即佛者。率多拨无报化。乃悟昔人载此之妙密。盖偈阐法身之极致。阿含示化迹之大略。可谓断常俱遣。事理两融者矣。传灯成于道原。而裁定于杨大年。其旨不苟也。因具录之。此录稍录神通亦以此。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

  姓刹利。父净饭王。母摩耶。刹利氏。自天地更始。阎浮洲初辟已来。世为王。佛历劫修行。值然灯佛授记。于此劫作佛。后于迦叶佛世。以菩萨成道。上生睹史陀天。名护明大士。及应运时至。乃降神于摩耶。当此土周昭王二十四(正宗作九)年甲寅。四月初八日。自摩耶右胁诞生。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花。自然捧双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

  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云峰悦云。云门虽有定乱之谋。且无出身之路 琅玡觉云。云门可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僧问九峰䖍云。承闻和尚有言。诸圣间出。祇是传语人。是否。曰是。曰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为甚么却唤作传语人。峰曰。祇为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以唤作传语人。

  自降生后。种种神异。具如经言。至四十二(正宗作二十七)年。年十九。二月八日。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生老病死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净居天人。于窗牖中。叉手白言。出家时至。可去矣。于是诸天捧所乘马足。超然凌虚逾城而去。曰不断八苦。不成无上菩提。不转法轮。终不还也。净饭王思甚。遣其臣劝谕还宫者万计。确然不回。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世尊自思曰。今此苦行非正解脱。吾当受食而后成佛。即沐浴于尼连河。天为之偃树。世尊援之而出。受牧牛氏女所献乳糜。寻诣毕钵树下。天帝化人。撷瑞草以藉坐。景云祥风四起纷披。天魔念。世尊道成。且受折抑。率众作难。穷现可怖可欲诸境。世尊泊然不动。以指按地。地大震。魔皆颠仆。于是降之。故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乃於穆王三年癸未(正宗作昭王三十三年戊寅)岁。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至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时年三十矣。(或云成道于腊月八日。以周正二月。乃夏正腊月也)成道后六年。归为净饭王说法。王大喜。遣其族五百贵子。从之出家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芭蕉彻云。忙忙者匝地普天 雪窦颂云。列圣丛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椎 幻寄曰。于斯荐得。则华严论所谓。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是顾虎头画人影。虽得其神。而终是画。香严上树话。雪峰望州亭与汝相见了也话。玄沙三种病人。亡僧面前触目菩提。深山岩崖佛法。高峰见雪岩。岩问睡着未梦主人。都是依样画猫儿。咦。此俱是画。如何是真。咄。不见云门云。且道非非想天。今有几人退位。过此更参三十年。

  世尊一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曰。请世尊说法。世尊云。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故我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白。适来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已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云。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

  南堂静云。前箭犹轻。后箭深。

  世尊一日升座。迦叶白椎曰。世尊说法竟。便下座 世尊在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思佛。命匠雕栴檀像。及世尊下忉利天。像亦出迎。世尊三唤三应。乃云。无为真佛实在我身。

  咦。在那一个身。

  世尊在忉利九十日。及辞天界而下。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见佛。不如用神力变作转轮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乃诃云。莲花色比丘。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

  荐福怀云。莲花色比丘。被热谩且致。还知瞿昙老人性命在别人手里么。

  世尊示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所作何色。时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世尊藏珠复抬手曰。此珠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无珠。何处有色。世尊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强说有青黄赤白色。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自悟道 世尊因黑氏梵志。献合欢梧桐花。佛召仙人。放下着。梵志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着。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着。梵志曰。吾今两手俱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放身命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 世尊因普眼菩萨。欲见普贤。不可得见。乃至三度入定。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于是普眼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云居舜云。诸仁者。且作么生会。云居道。普眼推倒世尊。世尊推倒普眼。你道普贤在甚处。

  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仙人应诺。佛曰。那一通你问我。

  雪窦显云。老胡元不知有那一通。却因邪打正 琅玡觉云。世尊不知。可谓因正而打邪。五通不知。因邪而打正 云峰悦云。大小瞿昙。被外道勘破了。有旁不肯底出来。我要问你。作么生是那一通 翠岩芝云。五通如是问。世尊如是答。要且不会那一通 宝叶源颂云。那一通你问我。口是祸门。招因带果。惭愧慈悲大法王。丙乙离壬不属火 断桥伦颂云。那一通你问我。玄关倒插无须锁。等闲一掣掣得开。三个老婆相对坐 妙喜云。今时有一种弄泥团汉。往往在那一通处。错认定盘星。

  世尊一日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便问。如何是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去 世尊因有比丘问。我于世尊法中。见处即有。证处未是。世尊当何所示。世尊曰。比丘某甲当何所示。是汝此问 世尊因耆婆善别音响。至一冢间。见五髑髅。乃敲一髑髅。问耆婆。此生何处。曰此生人道。又敲一曰。此生何处。曰此生天道。又别敲一问耆婆。此生何处。耆婆罔知生处 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曰。尸在这里。人在甚处去。一女曰。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曰。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具足。惟要三般物。一要无根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叫不响山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有。女曰。汝若无此。争解济人。帝释罔措。遂同往白佛。佛曰。憍尸迦。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 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花于然灯佛。然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刹。时众中有一贤于长者。持标于指处插曰。建梵刹竟。时诸天散花相赞 世尊尝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阿难曰。此是甚么人塔。世尊曰。过去诸佛塔。阿难曰。过去诸佛是甚么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难曰。应当如是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

  昭觉勤云。可惜放过一着。待释迦老子道你欲摈那个文殊。便与一椎。看他作么合杀 云居元云。一家有事百家忙。

  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迴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乃至十指掌中。总皆是佛。

  雪窦显云。它虽是个老婆。宛有丈夫之作。既知回避稍难。不免吞声饮气。如今不欲见佛。即许你。切忌以手掩面。何故。明眼底觑着。将谓雪窦门下。教你老婆禅。

  世尊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人。近于佛坐而入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鸣指一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大士。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敕罔明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

  五云逢云。不惟文殊不能出此定。但恐如来也出此定不得。祇如教意。怎生体解 翠岩真好问僧文殊是七佛之师。因甚出女子定不得。罔明从下方来。因甚却出得女子定。莫有能对者。独英劭武。方其问时。以手掐其膝而去。真笑曰。卖匙箸客未在 洪觉范曰。教中有女子出定因缘。丛林商略甚众。自非道眼明白。亲见作家。未能明也。大愚芝禅师每问僧曰。文殊是七佛之师。为甚出女子定不得。罔明菩萨下方而至。但弹指一声。便能出定。莫有对者。乃自代云。僧投寺里宿。贼打不防家。予滋爱其语。作偈记之曰。出定只消弹指。佛法岂用工夫。我今要用便用。不管罔明文殊。云庵和尚见之。明日升座。用前话乃曰。文殊与罔明。见处还有优劣也无。若言无。文殊何故出女子定不得。只如今日行者击动法鼓。大众同到座前。与罔明出女子定。是同是别。良久曰。不见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大众总是祖师门下客。参玄上士。试谛观看。若见得。出家事毕。解脱安乐。世俗尘劳不用闲观。喝一喝下座。云庵亦有偈曰。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罔明弹指处。女子出禅时。不费纤毫力。何曾动所思。众生总平等。日用自多疑 妙喜云。有一种商量古人公案。谓之针线工夫。又谓之郎君子弟禅。如商量女子出定语云。文殊是七佛之师。为甚么出女子定不得。云文殊与女子无缘。罔明是初地菩萨。为甚么出得女子定。云与女子有缘。下语云。冤有头债有主。又有商量道。文殊不合有心。所以出女子定不得。罔明无心。所以出得。下语云。有心用处还成错。无意求时却宛然。又有商量道。文殊为甚么出女子定不得。杓柄在女子手里。罔明为甚么出得。如虫御木。又云因风吹火。又云争奈女子何。邪解甚者。至于作女子入定势出定势。推一推。弹指一下。哭苍天数声。伏惟尚飨。拂袖之类。冷地看来。惭惶杀人。妙喜颂云。出得出不得。是定非正定。罔明与文殊。丧却穷性命 圆悟勤颂云。大定等虚空。廓然谁辨的。女子与瞿昙。据令何条直。师子奋迅兮摇荡乾坤。象王回旋兮不资余力。孰胜孰负。谁出谁入。雨散云收。青天白日。君不见。马驹踏杀天下人。临济未是白拈贼 尼妙总颂云。金不博金。水不洗水。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罔明文殊。靴里弄指 天衣怀颂云。文殊托上梵天。罔明轻轻弹指。女子黄面瞿昙。看他一倒一起 宝峰照颂云。拂拭瑶琴月下弹。调高雪曲和应难。五侯费尽平生志。从此诗书懒更看 石门易颂云。坐拥群峰覆白云。莺啼深谷不知春。岩前花雨纷纷落。午梦初回识故人 佛灯珣颂云。瞿昙身心如泥。女子肝肠似铁。文殊贪寻锅子。罔明由来着楔。历观大地众生。不解闭门作活。不动干戈建太平。雨过青山如黛泼 佛照光颂云。一亩之地。三蛇九鼠。仔细看来。是何面嘴。

  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产难。殃崛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乃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㝃。

  径山杲禅师游方时。以此因缘。请益湛堂准禅师。堂曰。正爬着我痒处。这话是金矢法。不会如金。会得如矢。山曰。岂无方便。堂曰。我有个方便。只是你刬地不会。山曰。望和尚慈悲。堂曰。殃崛云。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问世尊。未到佛座下。他家生下儿子时如何。佛言我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持此语未到。它家已生下儿子时如何。山当时理会不得。及见圆悟。后过虎丘。阅华严经。至菩萨登第七地证无生法忍云。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菩萨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着。无量无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喧诤。寂灭现前。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皆止息。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渡故。发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寤?。既寤?已所作皆息。菩萨亦尔。见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精进故。至此不动地。既至此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皆不现前。此菩萨摩诃萨。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起。况复起于世间之心。山于是豁然打失布袋。湛堂所说方便。忽然现前。山后尝颂此因缘。其颂曰。华阴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彻骨冷。谁家美人来照影。不照其余照斜领。鼓山圭公亦同颂云。月里仙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世尊一日。因文殊在门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门来。文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

  报慈遂徴云。为复是门内语。门外语。沩山喆代云。吾不如汝。黄龙新云。文殊恁么道。入得门入不得门。若入得门。冰消瓦解。

  无边身菩萨。将竹杖量世尊顶。丈六了又丈六。量到梵天。不见世尊顶。乃掷下竹杖。合掌说偈云。虚空无有边。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穷劫不可尽 世尊因乾闼婆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皆作琴声。迦叶起作舞。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何更有余习。佛曰。实无余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遍。迦叶亦三度作舞。王曰。迦叶作舞。岂不是习。佛曰。实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语。佛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作琴声。岂不是。王曰是。佛曰。迦叶亦复如是。所以实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修山主问澄源禅师。乾闼婆王奏乐。直得须弥岌峇海水腾波。迦叶作舞。作么生会。源云。迦叶过去世。普作乐人来。习气未除。修云。须弥岌峇海水腾波。又作么生。源休去。幻寄云。有底道。世尊以药去病。澄源以病去药。梦也未梦见乾闼婆王在。

  世尊在第六天。说大集经。敕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神。悉皆辑会。受佛付嘱。拥护正法。设有不赴者。四天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会已。无有不顺佛敕者。各发弘誓。拥护正法。唯有一魔王。谓世尊曰。瞿昙。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

  天衣怀举云。临危不变。真大丈夫。诸仁者。作么生下得一转语。与黄面瞿昙出气。寻常神通妙用智慧辨才。都使不着。尽阎浮大地人。莫不爱佛。到这里。何者是佛。何者是魔。还有人辨得么。良久云。欲识魔么。开眼见明。欲识佛么。闭眼见暗。魔之与佛。一时穿却鼻孔。妙喜曰。天衣老汉。恁么批判。直是奇特。虽然如是。未免话作两橛。若向何者是佛何者是魔处休去。不妨使人疑着。却云开眼合眼。郎当不少。又云。拄杖一时穿却鼻孔。雪上加霜。妙喜却为黄面老子。代一转语。待遮魔王如此道了。只向他道。几乎错唤你做魔王。此语有两负门。若人检点得出。许你具衲僧眼。

  世尊因调达谤佛。生身入地狱。遂令阿难问。你在地狱中安否。曰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又令问。你还求出否。曰我待世尊来便出。阿难曰。佛是三界导师。岂有入地狱分。调达曰。佛既无入地狱分。我岂有出地狱分。

  翠岩真云。亲言出亲口 湛堂准颂云。好笑提婆达多。入捺落十小劫波。虽然得三禅妙乐。吹布毛须还鸟窠 松源岳颂云。地狱天堂八字打开。谁知无去亦无来。若言已得三禅乐。未免将身自活埋。

  世尊因文殊。忽起法见佛见。被世尊威神摄向二铁围山。

  五云逢云。甚么处是二铁围山。还会么。如今人有起法见佛见。五云与烹茶两瓯。且道是赏伊罚伊。同教义不同教义 白云端云。大众。世尊当时无大人相。如今若有向承天这里。起法见佛见。承天终不敢教动着他。何谓如此。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来。五祖演云。白云则具大慈悲。遂拍手云。曼殊室利普贤大士。不审今后更敢也无。自云。一度被蛇伤。怕见断井索。

  世尊因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天童杰云。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文殊费尽腕头气力。且不知此剑来处。带累释迦老子。通身是口。也分疏不下。五百比丘恁么悟去。入地狱如箭射。忽若踏翻大海。踢倒须弥。云门扇子?跳上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又作么生商量。良久云。自从舞得三台后。拍拍元来总是歌。

  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而去。阿难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雪窦显云。邪正不分。过犹鞭影。又云。迷云既开。决定见佛。还许它同参也无。若共相委知。则天下宗师。并为外道伴侣。如各非印证。则东土衲僧。不如西天外道。又颂云。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妍丑分兮迷云开。慈门何处生尘埃。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唤得回。鸣指三下。圆悟勤云。鸣指三下。是点破。是撒沙。径山杲云。邪正两分。正犹鞭影 百丈恒举此。请益法眼。语未终。法眼云。住住。汝拟向世尊良久处会那。丈从此悟入。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否。若言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时。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为一义二义。

  翠岩真云。波斯匿王善问。不善答。世尊善答不善问。一人理上偏枯。一人事上偏枯。翠岩当时若见。点一把火。照看黄面老。面皮厚多少 荐福怀云。诸仁者。大王分明问。世尊分明答。宾主历然。作么生说个无说无闻底道理。

  世尊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世尊曰。说定法。外道曰今日说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说定法。今日何说不定法。世尊曰。昨日定今日不定。

  五祖戒云。何得将别人物。作自己用 沩山喆云。世尊大似看楼打楼。大沩即不然。待问昨日说定今日何说不定。但云非汝境界 荐福怀云。黄面老。被外道拶着。出自偶然。虽然如此。邪正未分。若人辨得。许你顶门具眼。

  世尊因有异学问。诸法是常耶。世尊不对。又问诸法是无常耶。世尊亦不对。异学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对我。世尊曰。汝之所问。皆为戏论 世尊尝在尼俱律树下坐次。因二商人问。世尊还见车过否。曰不见。还闻否。曰不闻。莫禅定否。曰不禅定。莫睡眠否。曰不睡眠。商人乃叹曰。善哉善哉。世尊乃觉而不见 世尊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汝义以何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为宗。世尊曰。是见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叹曰。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乘。不知我义堕处。惟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回至世尊前曰。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于是同五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证阿罗汉。

  天衣怀颂云。是见若受破家门。是见不受共谁论。匾担蓦折两头脱。一毛头上现乾坤。

  世尊一日坐次。见二人舁猪过。乃问。这个是甚么。曰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曰。也须问过。

  大阳玄云。不因世尊问。洎乎忘却 地藏恩云。瞿昙老汉。也是无端。大似节目上更生节目。忽被二人呵呵大笑。舁猪便行。一场懡㦬。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白云端云。迦叶善观风云别气色。虽然如是。还觉顶门重么。复颂云。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辨宗风。若言心眼同时证。未免朦胧在梦中 僧问云峰悦。灵山拈花。意旨如何。悦云。一言已出。驷马难追。迦叶微笑意旨如何。悦云。口是祸门。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教 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

  雪峰空云。且道世尊从文殊请。不从文殊请。

  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得契悟。

  云峰悦云。然膏肓之病。不足以发药。云峰今日且作死马医。汝等诸人。皮下有血么。

  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胁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茶毗之。烬后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凡俗诸猛炽。何能致火爇。请尊三昧火。阇维金色身。尔时金棺从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正宗作三十六)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灭后。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世尊涅槃日。迦叶最后至。世尊乃于椁中。露双趺示之。

  佛鉴勤颂云。未出王宫已涅槃。何须双足露金棺。致令迦叶双眉皱。庆喜门前倒刹竿。

  诸师拈颂诸经语句

  ▲经题[米-木+八]字

  僧问地藏堔。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未审是甚么字。藏曰。看取下注脚。径山杲颂云。以字不成八字非。烁迦罗眼不能窥。一毛头上重拈出。愤怒那吒失却威。幻寄曰。有以沤和二字释此者。是以柏树子话。为三界唯心。同一鼻孔。座主见也。

  华严论

  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

  径山杲颂云。利刃有蜜不须䑛。蛊毒之家水莫尝。不䑛不尝俱不犯。端然衣锦自还乡。

  金刚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雪窦显颂云。明珠在掌。有功者赏。胡汉不来。全无伎俩。伎俩既无。波旬失途。瞿昙瞿昙。识我也无。复云。勘破了也。圆悟勤云。且道雪窦勘破瞿昙。瞿昙勘破雪窦。具眼者试定当看。

  无我相无人相。

  庞居士问讲金刚经座主云。无我相无人相。阿谁讲阿谁听。主无对。士示偈云。无我亦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何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才是假名陈。

  文殊所说般若经

  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狱。

  此山应颂云。饮官酒卧官街。当处死当处埋。寒山逢拾得。抚掌笑咍咍 径山杲颂云。壁上安灯盏。堂前置酒台。闷来打三盏。何处得愁来 高峰妙颂云。涅槃地狱本无差。只为从前被眼遮。三脚驴儿才?跳。镬汤罏炭是吾家。

  圆觉经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径山杲颂云。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师答林少瞻云。但将此颂。放在上面。却将经文移来下面。颂却是经。经却是颂。如此做工夫看。莫管悟不悟。心头休要忙。亦不可放缓。如调弦之法。紧缓得其所。则曲调自成矣 琅玡觉禅师。尝问讲僧曰。如何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对曰。起即是病。又问。如何是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对曰。息即是病。又问。如何是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对曰。知即是病。又问。如何是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对曰。辨即是病。觉公笑曰。汝识药矣。未诚药中之忌也。宝觉禅师则为之偈曰。黄花熳熳。翠竹珊珊。江南地暖。塞北春寒。游人去后无消息。留得云山到老看。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雪堂行颂云。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长天秋水。孤鹜落霞。

  裴休为圆觉叙。有云。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如来也。

  宋径山慈辨禅师宝印。别其语曰。具足圆觉。住持圆觉者凡夫也。终日圆觉。未尝圆觉者如来也。从容录。

  楞伽经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径山杲颂云。陕府铁牛白癞。嘉州大象耳聩。两个病痛一般。咄哉漆桶不快。

  维摩经

  须菩提持钵入维摩舍乞食。时维摩诘。取钵盛饭谓言。汝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乃至彼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妙喜颂云。独坐许谁知。青山对落晖。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楞严经

  佛谓阿难。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竹庵圭云。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径山杲颂云。春至百花开。秋来还落叶。黄面老瞿昙。休摇三寸舌 海印信颂云。见不及处。江山满目。不睹纤毫。花红柳绿。白云出没本无心。流水滔滔岂盈缩。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陨。

  尼无著颂云。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消陨。试问杨岐栗蓬。何似云门胡饼。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竹庵圭云。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喝一喝云。三十年后。莫道能仁教坏人家男女 天目礼颂云。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咄咄。是无等等咒。

  阿难复白佛言。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

  卍庵颜颂云。双剑峰前古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时难只得同香火。莫听闲人说是非。

  佛告阿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雪窦显颂云。全象全牛意不殊。从来作者共名模。如今要见瞿昙老。刹刹尘尘在半途。湛堂准颂云。老胡彻底老婆心。为阿难陀意转深。韩干马嘶芳草渡。戴嵩牛卧绿杨阴。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白云端颂云。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法华经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朴翁铦颂云。世间相常住。黄莺啼绿树。真个可怜生。动着便飞去。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

  圆极岑颂云。蛮奴赤脚上皇州。卖尽珍奇跨白牛。贪着市朝人作市。又随歌舞上官楼。多意气好风流。月冷珠帘挂玉钩。分明忘却来时路。百尺竿头辊绣毬。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昔有僧诵此。忽起疑。日夕不置。忽闻莺声。顿然开悟。遂续前语为偈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破庵先颂云。雪子落纷纷。乌盆变白盆。忽然日头出。依旧是乌盆。

  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现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

  圆极岑颂云。岣嵝峰头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无目仙人才一见。便应抚掌笑嘻嘻。云暗苍龙化葛陂。就中一句是正颂。有人检点得出。许你具一只眼。

  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径山杲颂云。燕坐道场经十劫。一一从头俱漏泄。世间多少守株人。掉棒拟打天边月。

  指月录卷之一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more
联系我们
  • 45-47 Auburndale Lane,Flushing, NY,11358,USA
  • 718-461-1052 (证仁法师)
  • wenmao68@hotmail.com
  • www.xifangju.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西方居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opyright © 2000-2017 Metropolitan Buddhist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