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 87.P0369 佛法金汤编(十六卷)〖明.心泰编〗

2018-9-29 11:03 14024 0
简介
1628 87.P0369 佛法金汤编(十六卷)〖明.心泰编〗 卍新续藏第 87 册 No. 1628 佛法金汤编No. 1628-A 重刻佛法金汤编叙  苾刍众有白于非空子曰。真如本空乎。曰如是。虚空可坏乎。曰不也。虚 ...

1628 87.P0369 佛法金汤编(十六卷)〖明.心泰编〗


卍新续藏第 87 册 No. 1628 佛法金汤编

佛法金汤编卷第六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东魏

  都洛阳。徙邺。帝讳善见。谥孝静。一主。十六年。

  西魏

  都长安。起文帝乙卯。尽恭帝丙子。凡三主。二十一年。

  文帝

  帝讳宝炬。孝文之孙。京兆王愉之子。大统元年来沙门道臻为沙门大统。是年造般若寺。帝每运慈悲。常行信舍。口诵法华。身持净戒。起七觉殿为四禅室(辨正论)。

  北齐

  都邺。起文宣帝庚午。尽幼主丁酉。凡六主。二十八年。

  文宣

  帝讳洋。字子进。高姓。欢第二子。文襄母弟。天保元年诏高僧法常入内讲涅槃经。拜为国师(国师始此)。二年诏僧稠入内敬受禅道。因从受菩萨戒法。稠留禁中四十余日。来于邺城建云门寺以居之。又诏置昭玄十统。以沙门法上为大统。置令史员五十余人。所部僧尼四百余万。咸禀风教。帝筑坛具礼。尊为国师。布发于地。令上统践之升座。后妃重臣皆受菩萨戒。六年初梁武下来舍道。道士陆修静不胜其愤遂奔魏。及文宣受东魏禅。尤崇佛教。静忌之。请与释子角法。静咒诸沙门衣钵皆飞。宫殿梁柱皆震。静乃夸曰。沙门现一我当现二。今薄示微术。沙门退屈。帝顾谓大统法上曰佛门岂无人哉。法上令末座昙显挫之。显以稠禅师衣钵置地。使咒不动。又以衣钵置梁上。亦不动。静等相顾失色。显又翘一足而立曰。吾已现一。卿可现二。静亦无对。群臣皆抃跃。诏曰。法门不二。真宗在一。求之正路。寂泊为本。祭酒道者。曲糵是味。清虚焉在。朐脯斯甘。慈悲永隔。上异仁祠。下乖祭典。宜皆禁绝。不复尊事(高僧传)。七年帝以内藏梵经未译。命三藏那连耶舍于天平寺翻译。帝躬礼梵文。谓群臣曰。此三宝鸿基。礼宜偏敬。十年帝幸辽阳甘露寺。禅居深观。来非军国大事不得闻(统记)。

  武成

  帝讳湛。欢第九子。改元太宁。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诏略曰。朕嗣膺宝祚。永为家祉。仰祗先志。尚竦玄门。可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河清二年诏慧藏法师于太极殿讲华严经。是年帝筑坛于内。礼请上法师授戒。布发于地令上师践而升座。复创报德寺。来师主之。帝笃敬佛乘。创营宝塔。脱珍御服并入檀财。转大品经月盈数会。层台别观皆建伽蓝。璧玉珠玑咸充供具(释监.弘明集)。

  后主

  帝讳纬。字仁纲。武成长子。改元天统。隆化元年诏修邺都白马寺佛图澄所造塔。得舍利三颗。盛以宝瓶。广武王邕置水晶钵行道祈请。舍利忽浮水面(统记)。

  颜之推

  之推。武平中为黄门郎。仕至光禄大夫。举家蔬食深信佛教。有颜氏家训行于世。其归心篇曰。神仙之事有金玉之费。颇为虚放。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劝汝曹学之。佛家三世之事信而有徴。家素归心。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于经论。不复于此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耳。其戒杀训曰。儒家君子。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高柴曾晰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皆仁者自然用心也。含生之类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原夫四尘五阴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俱空千门入善。辨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老庄之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五常符同。仁者不杀之禁。义者不盗之禁。礼者不邪之禁。智者不酒之禁。信者不妄之禁。归周孔而背释宗。何其迷也(颜氏家训)。

  杜弼

  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幼聪敏。家贫无书。寄郡学受业。长于笔札。为时辈所推。魏孝明帝孝昌初除大学博士。迁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入北齐。为神武高欢奉使西魏。魏帝见之九龙殿曰。卿精学。聊有所问。经中佛性法性为同为异。弼曰止是一理。又问曰。说者妄皆言法性宽佛性狭如何。弼曰。在宽成宽。在狭成狭。若论性体非狭非宽。帝曰。既言成宽成狭。何得非狭非宽。弼曰。若言是宽则不能为狭。若定是狭亦不能为宽。以非宽非狭故能宽能狭。所成虽异能成恒一。帝称善(北史.本传)。

  陆法和

  法和。隐居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一与戒行沙门同。及侯景遣将任约击湘东王于江陵。法和乃诣湘东乞征。约召诸蛮弟子八百人在江津。湘东王遣胡僧祐领千余人同行。法和役神祠阴兵击败之。又尝至襄阳城北大树下。画地方二尺。令弟子掘之。得一龟长尺半。以杖扣之曰。汝欲出不能。已数百岁。不逢我者岂见天日乎。为授三归戒。龟乃入草。梁元帝(即湘东王)以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尝大聚兵舰欲袭襄阳入武关。元帝虑其为乱。使止之。法和曰。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耶。但于空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王应有报至。故救援耳。法和初于百里洲造寿王寺。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后四十许年佛法当遭雷雹。此寺幽僻可以免难。及魏平荆州。宫室焚尽。总管欲拆寿王佛殿。嫌其材短乃停。后周武灭佛法。此寺隔在陈境。故不及难。天保六年春。清江王岳进军临江。法和举州入北齐。文宣帝以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太尉公。诣阙通名不称官爵。但云荆山居士。文宣赐法和钱百万。物万段。甲第一区。田一百顷。奴婢二百人。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钱帛散施。一时便尽。所赐宅营佛寺。自居一傍。与凡人无异。一旦无疾而告弟子死期至。时烧香礼拜坐绳床而终。文宣开棺视之。空棺而已(北史)。

  魏收

  收。字伯起。钜鹿人。河清中拜右仆射。撰魏书佛老志。略曰。生生之类。三世神识常不灭也。凡为善恶必有报应。渐积胜业陶冶粗鄙。经无数形澡炼神明。乃至无生而得佛道。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谓之三归。若君子之三畏也。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又说六道受生。六度进行。及佛身真应不生不灭。舍利塔庙教法流广之义。最为深密(佛老志)。

  后周

  都长安。起闵帝丁丑。尽静帝庚子。凡五主。二十四年。  宇文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相西魏为大师。尝供百法师寻讨经论讲摩诃衍。命沙门昙显依大乘经撰菩萨藏众经要(内典录)。泰造追远.陟屺.大乘.魏国.安定.中兴.天宝.寿山.梵云.大福田等寺。度僧一千(辨正录)。泰追谥文帝。

  闵帝

  帝讳觉。字陀罗尼。文帝第三子。受西魏禅。元年来僧实禅师为周国三藏。诏以舍利藏蒲州常念寺。舍利光明自瓶而出。乃建浮图以表祥异。帝猎于檀山。遥指山上问群臣有所见乎。掌书记卢光独曰见一沙门。帝曰是矣。即解围而还。乃令光于见处造浮图。掘基一丈。得锡杖瓦钵(统纪)。

  明帝

  帝。讳毓。小名统万突。文帝长子。改元武成。帝建寺诏略曰。孝感通神。瞻天罔极。莫不布金而构祗桓。流银而成宝殿。方知鹿苑可期。鹤林无远。可令太师晋国公总监大陟岵.陟屺二寺(弘明集)。帝为先皇织卢舍那像并二菩萨。各高二丈六尺。檀像十二躯。及金刚狮子等(辨正录)。

  武帝

  帝讳邕。字祢罗突。文帝弟四子。保定三年诏曰。岁在昭阳(三阳春孟)。龙集天井(龙集者。东方苍龙为岁首也。天井。岁在申)。当令所司奉造一切经藏。始乎生灭之教。讫于泥洹之说(统记)。建德元年诏禅师僧玮至京。亲禀戒诲。来后妃公卿咸受十善。来住京城天保寺。帝奉佛。造寺建塔度僧。写经千余部。后为道士张宾之惑。遂有毁教之诏(方志)。

  宣帝

  帝讳斌。字干伯。武帝长子。大成元年先是沙门道林以学业进见。与武帝议论二十日。酬酢七十番。武帝不能屈。遂许以复教。会武帝殂。至是道林中请尤力。帝许之。遂下诏曰。先帝惑于异论。以释道为无益。故废而不行。然大教所系。讵宜罢黜。于是兴复二教(统纪)。

  靖帝

  帝讳衍。后改名阐。宣帝长子。大象元年诏天下复释道二教。复立佛像。丞相杨坚与陟[阿-可+古]寺僧智藏.灵干等再落发。度僧二百二十人(统纪)。

  隋

  都长安。起高祖辛丑。尽恭帝丁丑。凡三主。三十七年。

  高祖

  帝讳坚。姓杨。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十四代孙。初有神尼曰智仙。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躬自抚养。及长谓帝曰。像教将灭。一切鬼神皆西向。汝后当大贵。佛法暂废。赖汝而兴。及周武废教。尼隐帝家。未几而逝。至是为天子。大兴佛法(隋纪)。开皇元年三月诏于五岳之下各置僧寺一所(三宝记)。二年沙门昙延谒见。劝帝兴复佛法。乃下诏曰。周朝废寺咸与修营。境内之人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建立经像。由是民间佛经多于六艺之籍(通鉴)。三年诏以京城形胜之地安置伽蓝。有僧行处皆许立寺(辨正录)。四年帝来律师灵藏曰。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师是道人天子。有欲离俗者任师度之。由是度僧至数万。帝大悦曰。律师化人为善。弟子禁人为恶。意则一也(本传)。五年来曰。佛以正法付嘱国王。朕是人尊。受佛付嘱。自今以后每月常请二七僧于大兴善寺读一切经文(释监)。十三年十二月八日大隋皇帝佛弟子杨坚敬白十方三宝。周代乱常。侮灭圣迹。塔寺毁废。经像沦亡。致愚者无以导昏迷。智者无以寻圣灵。朕往籍三宝因缘。今膺昌运。作民父母思拯黎元。其废像遗经悉令雕撰。周室毁像残经慢僧破寺。如此重罪悉为忏悔(开皇纪)。仁寿元年六月初帝微时遇梵僧。以舍利一裹授之曰。檀越他日为普天慈父。此大觉遗灵与汝供养。及帝即位尝与法师昙迁置舍利掌中数之。或少或多不定。迁曰。诸佛法身过于数量。非世所测。帝始作七宝箱贮之。至是忽忆其事。于是以岐.雍.泰.华.嵩.衡等三十州各建舍利塔。诏曰。仰惟正觉。大慈大悲。救护众生。津梁庶品。归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共修福业。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其以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堪宣道者。各将侍者二人散官一人。薰陆香百二十斤。分送舍利往三十州建塔。期以十月十五日午时同入塔。后三十州表奏皆有瑞应。二年正月复来秦.陕.恒.杭等五十三州建塔。期以四月八日午时同入塔。并如前式。各有感验(弘明集王邵记)。帝在位二十四年。造寺建塔写藏经。造金银檀佛像。度僧设会。不可称计(释教录)。

  炀帝

  帝讳广。高祖第二子。开皇元年为晋王总镇扬州。时天台顗禅师憩锡庐山。十一年。王迎师至镇。为设千僧会。师授王以菩萨戒品。因谓王曰。大王纡遵圣禁。宜名总持。王曰。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久之复还庐山。十五年。师于天台石城而寂焉。王于乙丑即位。改元大业。建寺造像设会度僧各若干(智者传)。

  薛道衡

  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高祖受禅。除内史舍人。炀帝嗣位。转潘州刺史。开皇十一年昙延亡。文帝辍朝。来王公已下往临道衡。为祭文。略曰。圣皇启运。像教再兴。卓尔缁衣郁为称首。屈宸极之重。申师资之仪。三宝由之弘护。二谛藉以宣扬。以诱人为善之德。为助国行仁之方。足以追踪澄什超迈安远。岂谓法柱忽倾。慈舟遽覆。匪直悲躔四众。固亦酸感一人(辨正录)。

  李士谦

  士谦。字士约。赵郡人。髫龀失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每称之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隋有天下。毕志不仕。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善谈玄理。尝有一客在座。不信佛家报应之说。士谦谕之曰。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岂非休咎之应耶。佛经曰。转轮五道。无复穷已。此则贾谊所言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之谓也。佛道未东而贤者已知其然矣。至若鲧为能(奴来切。三足鳖)。杜宇为鶗鴂。褒君为龙。牛哀为虎。君子为鹄。小人为?。彭生为豕。如意为犬。黄母为鼋。宣武为鳖。邓艾为牛。徐伯为鱼。铃下为乌。书生为蛇。羊祐前身李氏之子。此非佛家变受异形之谓耶。客曰。邢子才云。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栎。仆以为然。士谦曰。此不类之谈也。变化皆由心造。木岂有心乎。客又问三教优劣。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客亦不能难而止(隋书)。

  费长房

  长房。成都人。先为沙门。周武沙汰反俗。隋兴。入预译经。开皇十七年为翻经学士。进开皇三宝录十五卷(弘明集)。

  王通

  通。字仲淹。洛阳龙门人。大业十三年有疾。闻炀帝被害。泫然而兴曰。生民厌乱久矣。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焉命也。通卒于家。门人谥曰文中子。弟子薛收等编集其言。名中说。其周公篇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或问佛。文中子曰。圣人也。其教何如。曰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文中子读谠议曰。二教于是乎一矣。或问长生神仙之道。文中子曰。仁义不修。孝弟不立。奚为长生(文中子)。文中子之弟名绩。著书。号东皋子。

  辛彦之

  彦之。狄道人。博涉经史。与牛弘同志好学。后入关。遂家京兆。周文帝见而器之。拜中书侍郎。隋高祖受禅。除太常少卿。为潞州刺史。建浮屠十五层。州人张元暴卒复苏云。神游天上。见一堂极崇丽。天人曰。辛刺史有大功德。作此堂以待之(隋书)。

  扬素

  素。字处道。奇䇿高文。为一时之杰。累官上柱国。封越国公。尊重佛法。造光明寺。又于华岳造思觉寺。素尝行道观。见壁间画像。问道士曰此何图也。道士曰老子化胡成佛图。素曰。承闻老子化胡。胡人不受。老子变身作佛。胡人方受。是则佛能化胡。道不能化。何言老子化胡乎。老子安用化胡为佛。何不化胡为道。道流不能对(统纪)。

  佛法金汤编卷第六

  天台释如惺重校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more
联系我们
  • 45-47 Auburndale Lane,Flushing, NY,11358,USA
  • 718-461-1052 (证仁法师)
  • wenmao68@hotmail.com
  • www.xifangju.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西方居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opyright © 2000-2017 Metropolitan Buddhist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