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daivj_007 发表于 2017-2-18 18:44:24

佛化生活 | 可以不悲伤

文 / 善含小时候,爷爷去世,家人都哭作一团。当载着爷爷的车驶远时,更是变啜泣为哭嚎。还有些懵懂的我,不知他们为何如此悲伤,只知道:跟着哭,就对了!  就这样,在我心里,死就是一件悲伤不已的事。“人死如灯灭!”往日的欢声笑语不再,未来的日子也无法共享。想到这些,能不悲伤吗?然而,学习佛法后,佛教的生命观为我展开了一幅不同以往的生命蓝图,并告诉我,生命相似相续,不常不断。从无尽的过去,到无尽的未来,这才是生命的真相。对于这份真相,我到底接受了多少?助念一下就知道。  参加了很多次助念,一次又一次,或多或少都有些悲伤的情绪萦绕心头。悲伤的感受涌上心时,背后也总少不了一个错误知见的操纵:或是断灭见又发作,为生命的消逝而遗憾;或是恒常见又主宰,难以面对生命的无常。当把亡者观想为自己的亲眷时,更是悲伤不已。特别是不敢观想成自己的母亲,想到母亲对我种种无私的慈爱,就更加难过了。  其实。很多悲伤的理由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是因为想到失去了这个人,自己会失去很多曾经拥有过的快乐,因而才难过不已。说到底,心还是粘著在自我上,三宝去哪了?  重新去思惟佛法正见:有生就有死。然而,死只是一期生命的结束,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换。转换的去处有六道,其中,三恶道不仅苦不堪言,还可能历时长久,而且转换到那里的几率又极大!三善道当然是好多了,但是即使幸运地往生善道,仍是无法长久,最终还要于生死中流转!  那么,在这个充满风险的转换关头,我还有精力去关注这些失去的世间小利吗?不,我更关心的是生命可能要经历的流转之苦!不仅关心自己的生命去向,也同样关心他人的生命去向。对亲眷的贪爱与执著在这些思惟中得到了一些化解。在平日修习皈依时,我会特别观想自己在给至亲的人做最后的助念,有时也会观想这是自己临终时对三宝最后一次祈请的机会。在这种观想中,听着导师的开示,更容易保持正念,那些过往的错误知见也渐渐无处立足。  通过念死无常、念三恶趣苦,深信业果,进而导入皈依三宝的观修,内心容易生起对三宝的依赖之心并不断得到强化。我体会到,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在生命去向的紧要关头,最重要的就是集中精神,迫切投归三宝的怀抱!平时的修习有没有用?助念一下就知道。  在春节参与的几次助念中,我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多愁善感不见了。念着弥陀的圣号,就像平时修习皈依那样,内心生起迫切的依赖和求拯求救之心,希望弥陀快快带亡者去到佛国净土。我知道,死,不再只是代表着遗憾与悲伤,而是一次解脱的机会。  最近一次的助念结束,往生者身体柔软,神态安详。老菩萨原本并没有信佛,但仍能有智慧留下遗愿,要以这种方式往生,而且家人支持,助念因缘也具足,真是莫大的福报!  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出。这一次,真的不是悲伤,是喜极而泣!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感激。想想若是没有佛法,一期生命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结束?又会去向何方?又会有多少无明中的哭哭啼啼?经历多少的生死挣扎?每一个眨眼间,地球上不知会有多少人死去,而又能有多少人有因缘如此安然地念佛往生、蒙佛接引呢?稀有难得,不是戏说!看着老菩萨的瑞相,我不禁心生敬意,我也要向老菩萨学习,也要走得这么自在洒脱。助念经验丰富的隆华师兄引导家属及义工,以祈愿和祝福之心与亡者告别。师兄说,妈妈不用再受病苦,不用再受这副身体的拖累,往生到环境优美、没有病苦的佛国净土,我们应该为她高兴才是。祝福妈妈!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学习到另一种面对死亡的态度:宁静平和,庄严坚定。虽然我还不能如此从容,但也在为之而努力修习。生死路上,面对死亡,我也可以不悲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化生活 | 可以不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