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7 17.P0891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1卷)〖隋阇那崛多译〗

2018-9-25 06:10 1193 0
简介
0837 17.P0891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1卷)〖隋阇那崛多译〗 大正藏第 17 册 No. 0837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  No. 837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 ...

0837 17.P0891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1卷)〖隋阇那崛多译〗

大正藏第 17 册 No. 0837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

  No. 837 [No. 838]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复与无量阿僧祇不可说大菩萨众,所谓十方来集。

  尔时王舍大城有婆罗门姓大迦叶,于睡眠中梦见阎浮提内有大莲华,其华千叶,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微妙最胜七宝所成。于莲华内见有月轮,彼月轮内又见丈夫,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此四天下所有众生见斯光者,生大欢喜踊跃无量皆受快乐。

  尔时迦叶婆罗门睡觉已,念所梦事心喜生疑:“此何因缘,竟有何事?于先现此未曾有相,昔所未闻,如我梦见?”作是念已生大欢喜未曾见有,复作如是念:“此有沙门瞿昙!我从他闻六年苦行,降伏魔众证大菩提,转妙法轮摧诸外道,为诸智人之所赞叹,聪明善巧知诸事相,我今应往诣彼沙门瞿昙问此梦相。”

  尔时迦叶婆罗门,夜既过已,从王舍城往诣迦兰陀竹园往到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却住一面。住一面已,如梦所见而向佛说。

  时婆罗门具说梦已,尔时世尊告迦叶婆罗门言:“汝善男子!有四种善梦得于胜法。何等为四?所谓:于睡眠中梦见莲华,或见伞盖,或见月轮,及见佛形。如是见已,应自庆幸我遇胜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睡梦见莲华,  及以梦见于伞盖;
  或复梦里见月轮,  应当获得大利益。
  若有梦见佛形像,  诸相具足庄严身;
  众生见者应欢喜,  念当必作调御人。”

  尔时迦叶婆罗门闻此偈已,复白佛言:“世尊!何者是大利,诸众生等若为能得此利益求菩提道?”

  尔时佛告迦叶婆罗门言:“大利者所谓一切智者是其利也。”

  时迦叶婆罗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一切智利者,有何因缘而可得也?”

  尔时世尊为迦叶婆罗门而说偈言:

 “我今说大利,  婆罗门善听。
  若有利和合,  当作两足尊。
  若作转轮王,  自在四天下;
  众生欲作者,  须发菩提心。
  若作梵天王,  于众得自在;
  众生欲作者,  须发菩提心。
  欲界及色界、  无色及上界;
  众生欲作者,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若欲作商主,
  为商主导师,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作大光明,
  破灭诸黑暗,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诸颠倒,
  及以三有等,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诸盖障,
  及诸恶法者,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于无明,
  及断贪爱网,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有及爱,
  及灭垢无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于我慢,
  及色使我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离于贡高,
  无病命我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老我慢,
  无常常住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多闻慢,
  及以持戒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兰若慢,
  乞食等诸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知识慢,
  爱粪扫衣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神通慢,
  一食以为净,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一切慢,
  所有有为慢,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当欲供养佛,
  于先灭度者,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当欲供养佛,
  所有诸如来,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得转法轮,
  世间无能转,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灭应当灭,
  当思所多思,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当欲行梵行,
  初中后最上,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摄诸精进,
  往来诸有中,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说诸行苦,
  见众生受苦,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诸法无有我,
  欲为众生说,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转于法轮,
  欲触上菩提,  须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欲说寂涅槃,
  当证胜菩提,  须发菩提心。
  如是等功德,  发心者能得;
  梵志当闻已,  应行菩提道。”

  尔时迦叶婆罗门闻此偈已,复白佛言:“世尊!发菩提心者应摄几许福聚?”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向迦叶婆罗门说如是言:

 “若此佛刹诸众生,  令住信心及持戒;
  如彼最上大福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此佛刹诸众生,  令住信心于法行;
  如彼最上大福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诸佛刹恒河沙,  皆悉造寺求福故,
  复造诸塔如须弥,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有佛刹如恒沙,  皆悉遍施诸七宝;
  如彼最上大福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如铁围山高广大,  造塔无量为诸佛;
  如是求福众生等,  不及道心十六分。
  若诸众生具满劫,  若头若髆常担戴;
  如彼最胜福德聚,  不及道心十六分。
  如是人等得胜法,  若求菩提利众生;
  彼等众生最胜者,  此无比类况有上。
  是故得闻此诸法,  智者常生乐法心;
  当得无边大福聚,  速得证于无上道。”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发菩提心者有退转不?”

  是时佛告迦叶婆罗门言:“如是发菩提心者,于解脱中无有退也。但就事别,有三种菩提。何等为三?所谓:声闻菩提、辟支佛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婆罗门!何者是声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教他发菩提心、不令他住,亦不为说如是经典,不自受持亦不为人广说其义,亦有亲近是富伽罗,而不承事供养所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不恭敬,而于彼所不生随喜,以此因缘心得解脱。婆罗门!是则名为声闻菩提。

  “复次何者是辟支佛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而不教他发菩提心、不令他住,亦不为说如是经典,不自受持亦不广为他人解说,亦不亲近如是富伽罗,而不承事供养所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不恭敬亦不随喜,以此因缘心证辟支菩提,是故名为辟支佛道。

  “复次何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复教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令彼住,复为人说如是经典悉令受持,亲近如是富伽罗等,承事供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悉恭敬亦生随喜,如此解脱自利利他,为多人利益故、为多人安乐故、怜愍世间利益安乐诸天人等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以何义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上更无有胜可求,是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自发菩提心,  不教他受持;
  因自心力故,  于后般涅槃。
  为自利勤劬,  不教他受持;
  是故名沙门,  佛子最胜师。
  彼发菩提心,  教化生欢喜;
  是故自得道,  果报如是知。
  自成不成他,  诸仙中福田;
  得名为缘觉,  婆罗门当知。
  自发菩提心,  复脱多众生;
  为世作利益,  故名佛导师。
  成就自利益,  复令他解脱;
  此彼无差别,  故名不思议。”

  尔时迦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解脱解脱有差别不?”

  佛言:“婆罗门!解脱于解脱无有差别;道于道无有差别;乘于乘而有差别。譬如王路,有象舆者、有马舆者、有驴舆者,彼等次第行于彼路同至一城。婆罗门!于汝意云何?如是等乘有差别不?”

  婆罗门言:“大德世尊!然彼诸乘实有差别。”

  佛言:“如是如是。婆罗门!声闻乘、辟支佛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乘有差别,道与解脱无有差别。婆罗门!譬如恒河,有三种人,有从此岸至于彼岸。其初人者,以草为筏倚之而度;第二人者若以皮囊、若以皮船倚之而度;第三人者,造作大船乘之入河,于此船中载百千人。其第三人,复敕长子安置守护如此船舫:‘所有众生来者,汝从此岸度至彼岸,为多人等作利益故。’婆罗门!于意云何?夫彼岸者有差别不?”

  婆罗门言:“不也。世尊!”

  佛复问言:“婆罗门!于汝意云何?彼乘之乘有差别不?”

  婆罗门言:“所乘之乘实有差别。”

  佛言:“如是如是。婆罗门!然声闻乘、辟支佛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乘实有差别。婆罗门!如第一人,依倚草筏从于此岸至于彼岸,独一无二,声闻菩提应如是知;第二人者,若倚皮囊及以皮船,从于此岸度至彼岸,辟支佛菩提应如是知;婆罗门!如第三人,成就大船共多人众,从于此岸至于彼岸,如来菩提应如是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路及解脱无有上,  诸乘皆悉有差别;
  智者如是应挍量,  当取最胜最上乘。
  诸法教如是,  正觉说此言;
  简择诸法已,  胜者应当学。”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云何行,云何念住,得至摩诃衍?”

  尔时佛告迦叶婆罗门作如是言:“婆罗门!汝听是义:若诸菩萨摩诃萨如念修行,至摩诃衍。婆罗门!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亦教他人发菩提心;自乐修行,劝他令修亦令他住,复为解释如是修多罗义。如是等富伽罗人,不来亲近承受接事,当以四摄而摄取之。何等为四?所谓:布施、爱语、利益、同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种种大布施,  一切所有物;
  欲摄受他故,  菩萨无畏者。
  示现引接道,  众生不依来;
  能以妙善语,  数数当安慰。
  为自他安乐,  彼所生善处;
  昼夜常随顺,  如是众生等。
  不信教令信,  破戒令住戒;
  悭吝令布施,  一切巧利益。
  教人行菩提,  牢固常精进;
  同于利益事,  智者如教行。
  如此智慧者,  菩萨之导师;
  智慧所行者,  常乐大乘法。
  勇猛是最胜,  智者应当学;
  以彼胜法故,  最胜到彼岸。”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以偈颂而白佛言:

 “大德示彼行,  菩萨诸导师;
  当学彼所行,  得至两足尊。
  为我说彼行,  及行行所依;
  菩提深广大,  慈愍愿为说。”

  尔时世尊告迦叶婆罗门言:“善哉婆罗门!诸菩萨有三种行。何等为三?所谓:天行、梵行、圣行。婆罗门!于中何者名为天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慈身业、以慈意业、以慈口业,遍满东方无量世界慈行充满。行此遍已,复能善入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皆以慈身业、慈意业、慈口业普遍充满,是名天行。于中何者名为梵行?所谓:四无量。何等为四?慈、悲、喜、舍,是名梵行。婆罗门!于中何者名为圣行?所谓:三解脱门。何者为三?空、无相、无愿,是名圣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勇猛行精进,  菩萨之导师;
  若有具天行,  是人乐菩提。
  圣行及梵行,  是行圣所说;
  若有修行者,  是人得不动。”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以此偈而白佛言:

 “我乐深菩提,  今问大导师;
  此等当来世,  如何集诸行?
  为后众生等,  故我问世尊!
  于佛菩提中,  我意无分别;
  令我发道心,  利益众生故。”

  尔时世尊复以偈颂报彼迦叶婆罗门言:

 “说此修多罗,  令发大菩提;
  梵志!佛菩提,  未曾有分别。
  说此修多罗,  令发大菩提;
  能断一切疑,  随顺众生问。
  说此修多罗,  令发大菩提;
  能断一切疑,  称彼众生欲。
  得闻此经者,  彼于未来世;
  能行大布施,  至于檀彼岸。
  得闻此经者,  彼于未来世;
  护持戒无缺,  至于戒彼岸。
  得闻此经者,  彼于未来世;
  行忍为众生,  至于忍彼岸。
  得闻此经者,  彼于未来世;
  精进为众生,  至于精进岸。
  得闻此经者,  彼于未来世;
  常入诸禅定,  至于禅彼岸。
  得闻此经者,  彼于未来世;
  为众求胜智,  至于智彼岸。
  已曾作供养,  怜愍众生者;
  得闻此经典,  后世到其手。
  比丘住兰若,  意欲佛菩提;
  得闻此经者,  于后最先得。
  过去数亿佛,  已持此经典;
  为利诸菩萨,  发起意欲故。
  若有婆罗门,  欲乐佛菩提;
  彼时得信已,  是经至其手。
  我见彼众生,  悉知彼所行;
  亦知彼名字,  我见悉无碍。
  一切颇具说,  恐迷未来人;
  惧彼起诸过,  是故少分说。”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以此偈而白佛言:

 “大德此善持,  令生广大意;
  此世大丈夫,  不久我当作。
  过去及未来,  导师之所说;
  为彼生善利,  故住于菩提。”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婆罗门言:

 “彼等住此智,  为谁之所说?
  已知彼心行,  我今当记彼。
  所闻此经者,  今现在我前;
  彼等于后世,  此经当现前。
  若有诸女人,  抄写此经典;
  此经当在手,  能生大菩提。
  我于先已说,  比丘乐兰若;
  手得此经典,  于后当现前。
  比丘闻此经,  悲泣而雨泪;
  我先作何业,  今世得此利?
  我于如是经,  未曾善思惟;
  我已得受记,  何业获此果?
  我昔婆罗门,  依于比丘活;
  时比丘放逸,  说此修多罗。
  梵志于彼闻,  时至而乞食;
  泣泪已行出,  是时心作愿。
  我于修多罗,  钞义及文字;
  后世作证明,  亦复作拥护。
  以彼善业果,  于后后末世;
  得此修多罗,  执持在其手。
  彼时有比丘,  悲泣泪满目;
  当时作忏悔,  后得此经法。
  于先业灭尽,  彼时有相现;
  于其睡梦中,  得此修多罗。
  生死诸流转,  欺诳大恐怖;
  斯由阿弥陀,  愿力如是果。
  破戒诸比丘,  为他所轻贱;
  如是多诸过,  流转大恐怖。
  如是多诸恶,  由得闻此经;
  当至彼边际,  于后常显曜。”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以此偈而白佛言:

 “此大修多罗,  令发大道心;
  为我及未来,  分别广宣说。”

  尔时世尊复以偈告迦叶种姓婆罗门言:

 “未来诸音声,  乃至我所说;
  此是广经典,  是故汝当知。
  说此大经典,  此当作《阿含》;
  当作秘密藏,  声闻所修学。
  此处之所说,  及余得道者;
  此是诸经母,  梵志如此知。
  彼时诸比丘!  于我灭度后;
  《杂》及《长阿含》,  复名《中阿含》。
  彼时有《阿含》,  具数名《增一》;
  复说杂经典,  箧藏声闻说。
  复当作毗尼,  亦作阿毗昙;
  或于三箧藏,  得名诸比丘!
  八万有四千,  法聚我已说;
  一切从此出,  名为最胜经。
  于此说声闻,  及说独一觉;
  诸智之根本,  不思议经典。
  世间之所有,  三界未现者;
  诸福之根本,  由发菩提心。
  施、戒等功德,  忍辱、精进行;
  禅定胜功德,  此经中善说。
  智慧胜功德,  解脱忍寂灭;
  一切皆示现,  此经中善说。
  苦集及以道、  寂灭于此现;
  诸法皆佛法,  此经之所说。
  说诸苦无常,  亦说无我法;
  说寂静涅槃,  在此修多罗。
  此处说声闻,  所住诸因缘;
  大乘此经典,  摄受一切法。
  诸法甚广大,  在于菩提心;
  此为最胜典,  普说修多罗。
  现前见诸佛,  及为彼说法;
  当时现前闻,  斯由此经典。
  三界诸众生,  少有闻此经;
  闻已生爱乐,  为求佛乘故。”

  尔时迦叶婆罗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若诸众生无有智慧,若闻如是无上无边,乃至如是等众生当无有智慧,若如是等无边无上修多罗,闻已不能于此法中不生坚固乐欲。大德世尊!有何因缘既有如是妙法,然彼众生而当虚过也?”

  尔时佛告彼婆罗门言:“此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俱致(凡言俱致者,隋数千万)诸魔宫殿。彼一一魔有俱致数魔众眷属,围绕彼诸魔辈,常勤方便欲灭此经,作种种因缘,因彼因缘随所在处作诸障碍。所以者何?若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悉得于阿罗汉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修多罗已,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婆罗门!以是因缘,令俱致数诸魔勤求方便欲灭此经,所以者何?婆罗门!此修多罗是一切诸法种性根本,以是义故,俱致诸魔勤求方便欲灭此经。”

  尔时佛告婆罗门:“今有修多罗,名曰‘破魔众会’。汝等受持读诵,即得破彼魔天众会。婆罗门!譬如日轮既出现时,能灭一切幽冥黑暗。如是如是。婆罗门!说破魔众会修多罗时,一切诸魔隐没不现。婆罗门!何者名为破魔众会修多罗?”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

  “多(上)致他(一) 阿㝹谟大那(上)(二) 菩提三摩陀波那多(三) 伏哆(四) 纡伏哆(五) 怛怛罗伏哆(六) 尼兴(蜎蝇反)伽魔(七) 波罗破(八) 多罗破(九) 哆嘘(十) 哆隆(洛中反)伽磨伽魔那(十一) 毗唎磨(十二) 磨素磨(十三) 系(上声)履婆伽磨(十四) 毗达啰魔(十五) 大啰麹磨(十六) 阿逻弥逻(十七) 伊迦叉逻那喻(十八)

  “婆罗门!此陀罗尼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同说此破魔众会修多罗。婆罗门!说此破魔众会修多罗时,一切魔宫皆悉震、动、大动、摇、大摇,一切诸魔各各从彼本座颠倒堕落不能语言。所以者何?彼等常为多人作不利益,常为多人作苦恼事令失利益,以是事故,现得如是恐怖果报。如佛世尊常与一切众生乐故,乃至慈悲喜舍,是故令彼诸波旬等皆生恐怖。婆罗门!若复有人,当能转此发菩提修多罗者,于彼人所无有障碍,若诸天、龙、夜叉,若人非人,若魔、魔子、若魔眷属,若水火刀杖,若恶行者,若诸恶兽,若身所恼、若意所苦,而有受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常为多人作利益事安乐故、常为多人作怜愍故、为诸天人等作覆护故,彼等诸善男子善女人慈行力故,应如是知。婆罗门!彼善男子善女人,不作身恶行、不作口恶行、不作意恶行故,彼等诸苦事不逼其身亦不逼心。婆罗门!此因缘故能灭一切苦。”

  尔时世尊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魔勤于此经,  当欲坏灭之;
  是故此经典,  调御今为说。
  令魔悉迷乱,  丛聚坐战栗;
  相视不能言,  此恶行果报。
  恐怖众生故,  常怀作恶心;
  颠倒而堕落,  是故得现报。
  慈悲和合者,  喜心有所说;
  平等说法时,  恶心意悉散。
  降伏诸魔王,  及散魔军众,
  夜叉诸鬼等,  自然皆堕落。
  彼力杖不害,  水火不漂然;
  言说咒诅毒,  不能有伤害。
  逼身及逼心,  彼等不曾有;
  常当所作誓,  身口如是住。
  闭塞诸恶道,  远离一切难;
  诸魔悉摧灭,  为说此经故。
  一切法巧智,  若欲度彼岸;
  须闻此经典,  闻已即能学。
  若能学此经,  无畏诸菩萨;
  最上觉菩提,  是向菩提句。”

  佛说此经时,迦叶婆罗门及诸大会众,乾闼婆、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出生菩提心经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more
联系我们
  • 45-47 Auburndale Lane,Flushing, NY,11358,USA
  • 718-461-1052 (证仁法师)
  • wenmao68@hotmail.com
  • www.xifangju.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西方居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opyright © 2000-2017 Metropolitan Buddhist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