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译文

2018-7-22 05:56 2222 0 原作者: 法增比丘
简介
无常品第一   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惟道是真。   译文:无常品大意是讲,欲望使人糊涂,荣誉与生命皆难以持久,只有大道才是永恒的真实。   〔一〕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操集佛言。   注 ...

法句经译文

无常品第一  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惟道是真。

  译文:无常品大意是讲,欲望使人糊涂,荣誉与生命皆难以持久,只有大道才是永恒的真实。

  〔一〕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操集佛言。

  注解:解寤(wù):醒过来了。

  译文:酣睡人生已醒,应该为之欢喜;请君听我一言,收集佛之所说。

  〔二〕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译文:人生在世无常,此谓兴衰法则:那生命动辄走向死亡,然而这正是涅??之乐!

  〔三〕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注解:埏(shān)埴:用泥土制作陶器。

  译文:犹如制陶工人揉泥制作器皿:所有制成的器皿最终都要毁坏,人的生命也是这样。

  〔四〕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译文:又如河水奔流,去而不返:人的生命也是这样,死者不能复生。

  〔五〕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犹然,亦养命去。

  译文:就像牧人手持牧杖,放牧牛群一般;衰老与死亡也在放牧着生命,静等生命由盛转衰,直至死去。

  〔六〕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

  译文: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各色男女,均皆努力地积攒财富:但没有一人逃脱兴衰法则而不死亡。

  〔七〕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寿之清尽,如荣?水。

  注解:荣?(jǐng):意谓井枯长草,即枯井也。

  译文:活着的人夜以继日地戕害生命,直至寿命消损殆尽,如同井水日趋枯干。

  〔八〕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译文:所谓的永恒最终都要消亡殆尽,暂时的高坡终久也要坠落夷平;聚会和合总要分离,所有的生命终归死亡。

  〔九〕众生相?。?陨テ涿?K嫘兴?椋?允苎旮!?/h3>

  译文:众人互相攻击,从而丧失性命;人们随顺自己意念行为而自行升降,是祸是福自己承担。

  〔十〕老见苦痛,死则意去。乐家缚狱,贪世不断。

  译文:衰老之时痛苦自现,死亡降临则痛苦随之消散;沉溺在家庭的牢笼之中,贪恋之情永世不断。

  〔十一〕咄嗟老至,色变作耄。少时如意,老见蹈藉。

  注解:耄(mào):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蹈(dǎo)藉(jí):丑陋不堪之意。

  译文:嗟叹之间衰老即至,颜容衰变已成朽老:人生年少固然意气奋发,老朽之时容貌狼藉。

  〔十二〕虽寿百岁,亦死过去。为老所压,病倏至际。

  译文:即使寿至百岁,也要死亡腐朽;当人老朽之时,百病纷然积聚。

  〔十三〕是日已过,命则随灭。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译文:健康之日已过,寿命日趋减少:犹如涸辙之鱼,此生又有何乐?

  〔十四〕老则色衰,所病自坏。形败腐朽,命终自然。

  译文:人老之时容颜枯衰,究其病根在于自我朽坏:形貌残败身体朽老,生命完结自然而然。

  〔十五〕是身何用?恒漏臭处!为病所困,有老死患。

  译文:这有形的身躯究竟何用?此乃常常泄漏臭味之处:又有疾病困扰,又有老死的担忧。

  〔十六〕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见闻变,寿命无常。

  译文:贪欲自恣,非法之行因之日盛:看不清世间变化,看不出生命无常。

  〔十七〕非有子恃,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儿子可以依靠,没有父兄可以扶持;面对死亡的逼迫,没有任何亲人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十八〕昼夜慢惰,老不止淫,有财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蔽,为自侵欺。

  译文:白天晚上都散漫懒惰,及至老年亦不节制情欲;家有财宝不乐施舍,又不接受佛祖所言,人生有此四样缺陷,可谓自己残害自己。

  〔十九〕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

  译文:无论浩渺的太空空阔的大海,无论幽?深山的坚硬磐石之中: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藏生免死。

  〔二十〕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

  译文:生命现象既由我起,就应让它回归死亡的墓地;人们为生死问题烦躁担忧,便是跳进生老病死忧患的圈套。

  〔二十一〕知此能自净,如是见生尽。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

  译文:知道此层道理自然能获清静,能够做到这样,便可看穿生命的底蕴。比丘所以能战胜魔兵,正是透过生死关口超脱了人世烦恼。

教学品第二  教学品者,导以所行。释己愚暗。得见道明。

  教学品大意是:指引人们如何行动,消除人们的愚昧昏庸,从而看清真谛的光辉。

  〔一〕咄起何为寐??螺?蠹类。隐蔽以不净,迷惑计为身。

  译文:什么叫做昏寐不清?即是虾、螺、?、蠹之类,隐身于不净之处,沉迷昏惑全性保身。

  〔二〕焉有被斫疮?心而婴疾痛。遘于众厄难,而反为用眠。

  译文:何处再有被砍斫致伤的可能?心中烦恼便痛苦不宁。遭遇众人所遭之厄,全部都因昏眠所致。

  〔三〕思而不放逸,为仁学仁迹;从是无有忧,常念自灭意。

  译文:思想但不放纵无度,行仁之事随仁之迹,如此便可了无心忧,时常咀嚼涅??的真意。

  〔四〕正见学务增,是为世间明。所生福千倍,终不堕恶道。

  译文:努力学习正等正见,正等正见乃世间明灯。它将使你得到千倍于常人之福,永远不堕罪恶境域。

  〔五〕莫学小道,以信邪见;莫习放荡,令增欲意。

  译文:不要学习「小道」,从而信仰邪恶之见;不要学习放荡,致使增添欲望意念。

  〔六〕善修法行,学诵莫犯。行道无忧,世世常安。

  译文:认真修炼佛教的法则,诵读经法莫要杂乱;修道行事便无忧患,世世代代永远平安。

  〔七〕敏学摄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灭得安。

  译文:勤于学习统摄身心,时常谨慎所思所言;如此这般可致不死之境,邪行灭尽人生得安。

  〔八〕非务勿学,是发宜行。已知可念,则漏得灭。

  译文:不是正当切勿学习,此乃有益正当之思;如若已知何为正当之念,人生烦恼即可散灭。

  〔九〕见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建行,是谓贤明。

  译文:明白佛法可利身心,这便已经踏上善境;知道增进善的行为,便可称上贤明之人。

  〔十〕起觉义者,学灭以固。着灭自恣,损而不兴。

  译文:开初明白道义之人,习学「灭」道加固这一知觉能力;努力消除自恣之心,使自恣之心灭少殆尽。

  〔十一〕是向以强,是学得中,从是解义,宜忆念行。

  译文:这一努力目标可以强固人生之本,这一学习方式能使人中道而行;从此角度理解佛法意蕴,必将使意念、行动合宜适中。

  〔十二〕学先断母,率君二臣。废诸营从,是上道人。

  译文:学道必先制伏其心,然后方可统领善恶之念,废除贪?痴恚等世俗之情,这便是上等得道人。

  〔十三〕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不与愚偕。

  译文:学道之时,如果未得朋辈之人,又未获得益友之辈,宁愿独处坚守善德,绝不与愚偕居。

  〔十四〕乐戒学行,奚用伴为?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译文:乐于严守佛戒学习道行,哪里还要什么伙伴?独守善德便无忧愁,犹如旷野大象自在无忧。

  〔十五〕戒闻俱善,二者孰贤?方戒称闻,宜谛学行。

  译文:戒与闻二者俱善,哪个更好?只有守戒方可使闻见有所着落,应该笃实学戒并且践行。

  〔十六〕学先护戒,关闭必固,施而无受,力行勿卧。

  译文:学道必先护守「戒」德,关闭心意方可坚固,施福但不要轻意受报,努力践履戒律不要停顿放松。

  〔十七〕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译文:假若有人寿至百岁,学习邪道心志不善;不如生命只活一日,聚精会神接受正法。

  〔十八〕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敬,事戒者福胜。

  译文:假若有人寿至百岁,供奉香火修炼异教邪术,不如片刻礼敬佛法,坚守戒律之人其福无比。

  〔十九〕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屏弃。

  译文:能够执行的便说可行,不能执行的切勿空语:虚伪而没有诚信,智者必将抛弃这种德行。

  〔二十〕学当先求解,观察别是非。受谛应诲彼,慧然不复惑。

  译文:学道应当先求理解,观察首先要明辨是非;接受了真谛应教诲他人,达到智慧的境界不再陷入迷惑。

  〔二十一〕被?学邪道,草衣内贪浊,蒙蒙不识真,如聋听五音。

  译文:披头散发习学邪道,外着草衣而内藏贪浊,蒙蒙懵懵不识真谛,犹如聋子倾听美妙的音乐。

  〔二十二〕觉能舍三恶,以药消众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脱故皮。

  译文:知觉人生大道可舍尘世三恶,以此消去人生众多毒怨;雄健之人超度生死之苦,犹如蛇蜕旧皮愉快轻新。

  〔二十三〕学而多闻,持戒不失,两世见誉,所愿者得。

  译文:学习佛道而且多闻佛法,坚持戒律,而不犯过之人,今生来世两世见誉,心中所愿皆可有得。

  〔二十四〕学而寡闻,持戒不完,两世受痛,丧其本愿。

  译文:学习佛道但孤陋寡闻,持守戒律,却又持守不完全之人,今生来世两世受痛,从而丧失本弘誓愿。

  〔二十五〕夫学有二,常亲多闻;安谛解义,虽困不邪。

  译文:学习佛道途径有二,常常亲近多闻佛法之人,依照真谛解释人生要义,即使偶有困惑但也不会偏邪。

  〔二十六〕?稗害禾,多欲妨学。耘除众恶,成收必多。

  译文:田中?稗妨害禾苗生长,太多欲望妨害习学大道;芟除各种恶念,人生收获必丰。

  〔二十七〕虑而后言,辞不强梁,法说义说,言而莫违。

  译文:反复思考然后再说,说话言辞不要强硬霸道,佛法与道义之学说,言语之中切莫有违!

  〔二十八〕善学无犯,畏法晓?,见征知着,诫无后患。

  译文:善于习学大道之人不会违犯任何戒律,他们敬畏佛法明晓忌讳;刚见萌芽事态便知成熟之情,谨慎小心没有后患。

  〔二十九〕远舍罪福,务成梵行,终身自摄,是名善学。

  译文:远离抛舍世俗的罪祸与幸福,努力地完成清净之德行;一生到老自我约束,如此便可谓之善学。

多闻品第三  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多闻品的大意是:奉劝世人勤学多闻,然后通过多闻达致圣人境界,自然而然地进入正觉。

  〔一〕多闻能持固,奉法而垣墙。精进难逾毁,从是戒慧成。

  译文:多闻可以使持戒工夫增强,敬奉佛法则心定如垣墙固守。在佛法方面精进不止,外在的诋毁就难以改变初衷,顺从此道戒慧双成。

  〔二〕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译文:多闻可以使志向更加明朗,志向明朗则智慧增加;有了智慧便可广泛地理解佛法精义,洞见了精义履行佛法就更加安稳。

  〔三〕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善说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注解:泥洹(yuán):即后来译的涅??,是佛教所设想的最完美的人生境界。

  译文:多闻可以消除忧愁,能够以「定」为快乐:并能很好阐释佛法,自己就可进入涅??的境界。

  〔四〕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

  译文:「闻」的意思是指知晓佛法戒律,解释了疑惑见解自然归于正道:在「闻」的过程中舍弃非法之念之思,可以进入不死的境地。

  〔五〕为能师现道,解疑令学明;亦兴清净本,能奉持法藏。

  译文:实践可以做「老师」使大道意义自然显现,解释了疑惑可以使学习的方向明确;也可以使清净的本性更加明朗,可以奉持佛法之经典要义。

  〔六〕能摄为解义,解则义不穿。受法猗法者,从是疾得安。

  译文:能够统摄诸义便可以说是理解了大道之义,能够理解就可以避免穿凿附会;接受佛法并能依照佛法行事,从此可以迅速地获得心灵的安定。

  〔七〕若多少有闻,自大以?x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译文:假若某人多多少少亦有所闻,就凭此闻而自高自大,示骄于人;这就好像盲人举烛,徒照别人而自己依然漆黑一片。

  〔八〕夫求爵位财,尊贵升天福,辩决世间悍,斯闻为第一。

  译文:那些追求爵位财富,尊贵升天福份的人,要想与世间悍霸之辈区别开来,「闻见」是其第一要紧之事。

  〔九〕帝王聘礼闻,天上天亦然;闻为第一藏,最富胬力强。

  译文:帝王礼遇多闻之士,天上之天也是这样;「闻见」是第一等宝藏,它拥有巨大的征服力量。

  〔十〕智者为闻屈,好道者亦乐,王者尽心事,虽释梵亦然。

  译文:智慧之人也会被闻见所屈服,好道之人也乐于闻见:人间之王也要努力地奉事闻见,即使释梵大帝也应这样。

  〔十一〕仙人尚敬闻,况贵巨富人!足以慧为贵,可礼无过是。

  译文:神仙之辈尚且礼敬「闻见」,更何况那些大贵巨富之人理应如此:这是以智慧为贵的(集中表现),应该礼敬多闻勿要在这方面犯错。

  〔十二〕事日为明故,事父为恩故,事君以力故,闻故事道人。

  译文:人们之所以敬畏太阳是因为他能给人带来光明,人们之所以敬重父亲是因为他于自己有恩,人们之所以尊重君主是因为他有强大的武力,人们之所以事奉有道之人是因为他多闻佛法的缘故。

  〔十三〕人为命事医,欲胜依豪强。法在智慧处,福行世世明。

  译文:人们为了保住性命才去敬奉医生,想要获得胜利就必须依附豪强。佛法始终栖身于智慧之处,有福之作为世世代代昌明。

  〔十四〕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觐妻在房乐⑿,欲知智在说。

  译文:考察朋友通过他的谋略,判别友情在生死危难之时:由闺房之乐观察妻子素行,欲知智者水准从他言语中可以判断。

  〔十五〕闻能今世利,妻子昆弟友;亦致后世福,积闻成圣智。

  译文:多闻可使今生受益,而且可以泽被妻子兄弟朋友;也可以使福传后世,不断地积累「闻见」便可成为圣者与智者。

  〔十六〕是能散忧恚,亦除不祥衰;欲得安隐吉,当事多闻者。

  译文:多闻可以驱散忧愁愤闷,也可以除去不祥与衰败;如果希望平安幽静吉利,应当事奉多闻之人。

  〔十七〕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是壮莫能拔,唯从多闻除。

  译文:能够砍伤人的无过于忧愁,能够利箭一样穿透人心的无过于愚痴;这些力大无比的世俗力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撼动,唯一途径是用多闻佛法驱除忧和愚。

  〔十八〕盲从是得眼,?者从得烛;示导世间人,如目将无目。

  译文:盲人从多闻处获得慧眼,愚蒙的人从多闻处获得明烛;以「多闻」来开导世间之人,仿佛是有眼之人统领无眼之人。

  〔十九〕是故可舍痴,离慢豪富乐,务学事闻者,是名积聚德。

  译文:因此,多闻可以使人舍弃痴愚、远离傲慢富豪之乐,一心一意效法奉事多闻的人,便可以称作是在积聚德行。

笃信品第四  笃信品者,立道之根,果于见正,行不回顾。

  笃信品的大意是说,要从根本的大道入手建立人生之根基,要以获得正见作为人生的正果,这样的人生勇往直前,不再回头瞻顾。

  〔一〕信惭戒意财,是法雅士誉。斯道明智说,如是升天世。

  译文:信仰佛法内省自身,可以使人戒除任性和贪财;这种修行之法则高尚之人交口称誉:这种修炼之道明智之人喜悦,能够做到(信与惭)便可以进入天界。

  〔二〕愚不修天行,亦不誉布施。信施助善者,从是到彼安。

  译文:愚昧之人不修升天之行,也不称誉布施之行;相信布施之德帮助为善之人,这种行为可以获得人生的平安。

  〔三〕信者真人长,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寿寿中贤。

  译文:拥有信仰之人真人亦会帮助他,念念以佛法为准其居必然平安;靠近诚实之人意志精进向上,又智且寿之人乃为寿者中的贤明。

  〔四〕信能得道,法致灭度。从闻得智,所到有明。

  译文:信仰佛法可以得道,佛法能使人进入灭境超度世间的烦恼;从多闻之处可以获得智慧,这样无论走到何方均将明达无碍。

  〔五〕信能度渊,摄为?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

  译文:信仰佛法可以使凡夫渡过深渊,广统诸义可以成为船上舵手度人出离苦海;精进弘道可以消除人生之苦,获得了智慧的凡夫便可到达真如世界的彼岸。

  〔六〕士有信行,为圣所誉。乐无为者,一切缚解。

  译文:士人能有坚定的信仰,就会受到圣人的赞誉;以「无为」为乐之人,一切人世的东缚都解脱。

  〔七〕信之与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从是脱渊。

  译文:信仰佛法坚守佛之戒律,智慧之意就可生发流行:有德之人超脱愤怒的烦扰,从信仰和守戒之处超离世俗的深渊。

  〔八〕信使戒诚,亦受智慧。在在能行,处处见养。

  译文:信仰使守戒更加诚实,亦可以凭藉信仰获得智慧;任何地方只要信仰均能行得通,处处可以信仰为依托而被他人供养。

  〔九〕比方世利,慧信为明,是财上宝,家产非常。

  译文:以世人求利为譬,智慧与信仰犹明珠,这种精神财富是宝中之宝,拥有此种财宝其家财非同寻常。

  〔十〕欲见诸真,乐听讲法,能舍悭垢,此之为信。

  译文:要想看到真如境相,就应乐于倾听高僧大德宣讲佛法;能够舍弃悭吝和世俗尘垢,这便是我们所讲的信仰。

  〔十一〕信能渡河,其福难夺。能禁止盗,野沙门乐。

  译文:信仰可使人渡过人世苦难之河,其拥有的福报他人难以抢夺;能够禁止他人盗取人生之宝,这便是旷野僧徒拥有的快乐。

  〔十二〕无信不习,好剥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扬泥。

  译文:缺乏信仰就不能很好的习学佛法,常常喜欢剥离中正合道之言;犹如笨拙之人求水,深掘泥土求取泉源。

  〔十三〕贤夫习智,乐仰清流;如善取水,思令不扰。

  译文:贤明之人习学佛法以求智慧,乐于向上亲近清流之人;犹如善于取水之人,思维不因有所获取而扰乱不堪。

  〔十四〕信不染他,唯贤与人;可好则学,非好则远。

  译文:有信仰之人不受尘世污垢所染只是亲近贤明仁德之人;心中以为可以亲近便就学习效法,以为不可亲近便就远离不学。

  〔十五〕信为我舆,莫知我载;如大象调,自调最胜。

  译文:信仰就是我的大车,没有人知道我将用它装载何物;犹如调理大象以求载我远方,不如自我调心最为高明。

  〔十六〕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

  译文:信仰是财宝守戒是财宝,内省反思也是财宝,闻法是财宝布施之德是财宝,再加智慧,共是七种财宝。

  〔十七〕从信守戒,常净观法。慧而利行,奉教不忘。

  译文:从信仰佛法到坚守戒律,常常以清净本心观照世间一切法相,求得智慧有益行动,奉持佛之教导永远不忘。

  〔十八〕生有此财,不问男女,终己不贫,贤者识真。

  译文:人生在世能有此种财宝,无论男人女人,终身不会贫困,贤明之人可以识得真如境相。

戒慎品第五  戒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后无所悔也。

  戒慎品的大意是:教导授与人们无上善道,禁制人们邪恶非法之心之行,以致后来不生后悔。

  〔一〕人而常清,奉律至终,净修盖口行,如是戒成。

  译文:凡人若能常保清净之心,奉持戒律至死不渝,专心致志修炼善德品行,若能如此戒德便成。

  〔二〕慧人护戒,辐致三宝。名闻得利,后上天乐。

  译文:智慧之人知道护守戒德,其人生福报可以达致佛、法、僧三种境界:声名闻于天下而获得利养,死后亦可升入天界快乐无比。

  〔三〕常见法处,护成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

  译文:常以佛法为准决定行止,护守戒德便可明达,可以成就真理正见,这样便是同辈之中吉祥之人。

  〔四〕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

  译文:持守戒律之人平安无患,可使身心免除烦恼:夜晚睡眠恬淡安详,一觉醒来常常身心欢喜。

  〔五〕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

  译文:修持戒德布施财物,广作福事是为来世福报,从此岸到彼岸,常到安住戒之境界。

  〔六〕何终为善?何善安止?何为人宝?何盗不取?

  译文:以什么作为终生追求目标最好?又是什么东西最能使人安心止意?什么东西是人生法宝?什么东西偷盗不去?

  〔七〕戒终老安,戒善安止,慧为人宝,福盗不取。

  译文:持戒终身安住,戒德最能安心止意,智慧乃是人生法宝,个人福报盗劫不去。

  〔八〕比丘立戒,守摄诸根;食知自节,悟意令应。

  译文:比丘树立戒德,是为守护收摄六根:饮食知道节制,使意念开悟与佛法相应。

  〔九〕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止观,无忘正智。

  译文:用戒律降伏妄心,护守意念务使端正安定:增加内养习学止观二法,不要忘却佛之教示。

  〔十〕明哲守戒,内思正智,行道如应,自清除苦。

  译文:沙门若能明达睿智坚守戒律,心内思惟佛教真理,按道行事如响应声,自然(内心)清净驱除苦恼。

  〔十一〕蠲除诸垢,尽慢勿生。终身求法,勿暂离圣。

  译文:抛弃各种垢染,不要产生惰慢之意,终身奉求佛法教诲,不要片刻背离善知识。

  〔十二〕戒定慧解,是当善惟。都已离垢,无祸除有。

  译文:戒定慧三学,应当认认真真地思惟,如若全部清除了垢染,就能免除祸患破除有执。

  〔十三〕着解则度,余不复生,越诸魔界,如日清明。

  译文:已经理解戒定慧三学,便可超度尘世苦,其他妄念不复生,又能超越诸天魔界,人生犹如丽日当空清明净阔。

  〔十四〕狂惑自恣,己常外避。戒定慧行,求满勿离。

  译文:狂放迷惑自我放纵,就会突破佛法常规表现出奇诡邪僻。佛教给我们的戒定慧三学,是我们寻求完满人生所离不开的法宝。

  〔十五〕持戒清净,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邪部。

  译文:持守清净戒行,心意就不会自恣放纵;佛教导的大智慧已经获得,无须再看任何邪教书籍。

  〔十六〕是往吉处,为无上道,亦舍非道,离诸魔界。

  译文:这种清净戒行导人向往善处,乃是至高无上的大道,而且可以使你舍弃各种无道之行,助你超离诸天魔界。

惟念品第六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内思安般,必解道纪。

  惟念品大意是讲,守戒从细微之处入手,内心思惟着入息出息以镇心意,最终必然理解大道之精髓。

  〔一〕出息入息念,具满谛思惟。从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说。

  译文:一呼一息都坚守意念,保持对真谛长久不离的思惟;从始至终必能通达顺利,安适正如佛曾经所说的一样。

  〔二〕是则照世间,如云解月现。起止学思惟,坐卧不废忘。

  译文:这一法则普照世间,仿佛微风拂云明月高悬皎浩;在日常生活行止威仪中学习思惟,即使是在跏趺坐或者是在睡卧皆不偏废。

  〔三〕比丘立是念,前利后则好。始得终必胜,誓不?生死。

  译文:比丘树立了此种意念,今生得益来生得善报;因有所得最终必获超胜,一定不会再睹生死之苦。

  〔四〕若现身所念,六更以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

  译文:假如让身根的感觉恣意放纵,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必然昌炽:比丘常常保持心志如一,如此便可自我觉知涅??境界。

  〔五〕已有是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终不得意行。

  译文:假如已经拥有了以上所说的种种明智之念,自身便可以常常保持正德之行:如若不是常持一心,最终都不会获得圆满的人生。

  〔六〕是随本行者,如是度爱劳。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乐,应时等行法,是度生死恼。

  译文:常持一心是根本之法,如此便可超脱爱意劳苦的缠绕。若能开悟意根使之智慧,了悟专心致志的乐趣,随顺自然节律等辅助办法,这样便可超度生与死的烦恼。

  〔七〕比丘悟意行,当令应是念。诸欲生死弃,为能作苦际。

  译文:比丘开悟了意根,应该使之一心。人生各种欲望以及生死忧患均应抛弃,因为这些都是产生痛苦的根本原因。

  〔八〕常当听微妙,自觉悟其意。能觉者为贤,终始无所会。

  译文:应该经常地倾听微妙之佛法,自然能够使自己心意觉解开悟:能够觉悟之人可成贤明之士,一生到老皆与祸患忧愁无缘。

  〔九〕以觉意能应,日夜务学行。当解甘露要,令诸漏得尽。

  译文:因为觉解开悟之心意能够遵循佛法妙道,夜以继日务必习学践行;应当觉解甘露般甜美的佛法之精要,以使人生各种烦恼消除殆尽。

  〔十〕人人得善利,乃来自归佛。是故当昼夜,常念佛法众。

  译文:凡众之辈能获善报,其功归于佛法教诲;因此该当昼夜不息,常念佛法僧三宝。

  〔十一〕已知自觉意,是为佛弟子。常当昼夜念,佛与法及僧。

  译文:已经知晓自己生的痛苦,此乃便是佛门弟子;还应常常在昼夜之间,思念佛法僧三宝为归依处。

  〔十二〕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愿无相,昼夜当念是。

  译文:常念身为假有身,常念守戒布施德;法我两空有幻有,昼夜当以此为念。

慈仁品第七  慈仁品者,是谓大仁,圣人所履,德普无量。

  慈仁品大意是讲:大仁之德,此乃圣人之为实践目标的,其功德宏大无法计量。

  〔一〕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译文:仁慈之人不杀生灵,常常能够统摄身心;这样可以不遭横死,所到之处皆无祸患。

  〔二〕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译文:不杀生灵便是仁慈之人,谨慎所言护守其心:这样永远不遭横死,所到之处皆无祸患。

  〔三〕彼乱已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

  译文:那种烦乱之心已经整饬,然后再以仁慈之德加以固守;看见令人发怒之事能够忍住不怒,这样便是实践梵行。

  〔四〕至诚安徐,口无虫言;不?彼所,是谓梵行。

  译文:至诚之人心灵安定行动和缓,出口言谈了无粗言;不对他人所处之位瞠目以待,这样便可称之为梵行。

  〔五〕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娆恼,是应梵行。

  译文:仁者垂手治平天下,不去危害众生生命;没有什么可致烦恼,此乃遵循梵行的妙功。

  〔六〕常以慈哀,净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译文:常怀慈悲之心哀悯众生,心灵清净犹如佛之教人;知道满足知道行为的进退,这样便可超越生死的困惑。

  〔七〕少欲好学,不惑于利。仁而不犯,世上所称。

  译文:灭少欲望勤学佛法,不被眼前利诱所惑;坚持仁德决不违背,世上之人必然称颂。

  〔八〕仁寿无犯,不兴变快;人为诤扰,慧以嘿安。

  译文:仁寿二德均不违背,决不兴起变化之状;人们常被诤论困扰,智慧之人常常嘿嘿无言,平安无诤。

  〔九〕普爱贤友,哀加众生;常行慈心,所适者安。

  译文:博施仁爱广友贤德,哀悯之心惠加众生;经常行使仁慈之心,所到之处皆能平安。

  〔十〕仁儒不邪,安止无忧;上天卫之,智者乐慈。

  译文:仁儒之上不会邪佞,心灵安定了无忧愁;上苍将会保佑此辈,智慧之人也乐于接受仁慈之人。

  〔十一〕昼夜念慈,心无?》ィ?缓χ谏??切形蕹稹?/h3>

  译文:昼夜皆以慈悲为念,心中没有?》ニ?怂?镏?睿徊蝗ゲ泻χ诙嗌?椋?庋?男哪罹鑫奕魏纬鸬小?/p>  〔十二〕不慈则杀,违戒言妄。愚不施与,不观众生。

  译文:心怀不慈则易杀生,违背戒律其言必妄;愚昧之人从不施与慈仁,也不观照众生之苦。

  〔十三〕酒致失志,为放逸行,后堕恶道,无修不真。

  译文:饮酒易使心志丧失,做出各种放纵之行;随后即便堕入恶道,没有修行决难进入真如之境。

  〔十四〕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

  译文:履行仁慈之德,博爱苍生救济众人如此行事将有十一种赞誉,福报亦将永恒地随身。

  〔十五〕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

  译文:而且睡不安稳觉后心安,绝对不被恶梦缠绕,上苍护佑凡人爱戴,不遭毒手不遭兵器残身。

  〔十六〕水火不丧,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译文:水灾火灾不沾身,人生处处皆大吉,死后便可升上梵天,这便是十一种吉符的好处。

  〔十七〕若念慈心,无量不废。生死渐薄,得利度世。

  译文:假若能以慈悲为念,无论何种情状皆不废弃慈悲之念,生死之念渐趋淡薄,这样便可获得大利解脱尘世苦难。

  〔十八〕仁无乱志,慈最可行。愍伤众生,此福无量。

  译文:仁慈之人没有繁乱心志,慈悲情怀最为可行:哀愍同情芸芸众生,这种德福无法计量。

  〔十九〕假令尽寿命,勤事天下人,象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译文:假如终身如一,勤勤恳恳为天下人谋福利,用大象大马祠祀苍天,皆不如去做一件护生事。

言语品第八  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

  言语品的大意是阐释戒口的道理,发表言论,应当符合道理,勿要妄言。

  〔一〕恶言骂詈,?x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

  译文:恶言咒骂大声申斥,气势?x慢凌辱他人,表现如此之行,仇恨怨恨必将由此慢慢生长。

  〔二〕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给忍恶,疾怨自灭。

  译文:出言谦逊辞语和顺被人亲,尊敬他人人亦敬,抛弃过结忍住恶气是君子,仇恨怨恨自然熄灭。

  〔三〕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译文:那些文士之辈,若有刀斧在其口中:所以常遭杀身之祸,原由皆是其言恶毒遭祸。

  〔四〕诤为少利,如掩失财;从彼致诤,令意向恶。

  译文:诤论不休必然无益有害,犹如掩埋财物导致财物亏损:因财导致诤论,必使心向恶念倾斜。

  〔五〕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快?(dòu),是后皆无安。

  译文:称誉恶人之人与被恶人称誉的人,这二者均是恶:喜欢口舌之诤,从此之后均无安宁。

  〔六〕无道堕恶道,自增地狱苦。远愚修忍意,念谛则无犯。

  译文:无道之人终将堕入恶道,自己增添地狱之苦:远离愚?修行忍辱之心,以真谛为念无过犯。

  〔七〕从善得解脱,为恶不得解。善解者为贤,是为脱恶恼。

  译文:顺从善德要求可以获得解脱,作恶行恶则不能解脱:善于解脱(世俗苦恼)之人乃是贤明之人,这样便可脱离恶道苦恼。

  〔八〕解自挹损恶,不躁言得中。义说如法说,是言柔软甘。

  译文:解脱得靠自己尽力地减少恶念恶行,若不急躁则言辞中道:符合道义之言犹法言一样,这种言语柔软甘甜。

  〔九〕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谌耍?俏?苌蒲浴?/h3>

  译文:所以说话之人,必使自己没有祸患,也不?》ブ猩酥谌耍?庋?憧伤阕派朴谒祷啊?/p>  〔十〕言使意投可,亦令得欢喜。不使至恶意,出言众悉可。

  译文:谈话使人颇感投机则可,也可使对方觉得欢喜,切勿使对方产生恶意,所说之话必使众人都能明白首肯。

  〔十一〕至诚甘露说,如法而无过。谛如义如法,是为近道立。

  译文:态度至诚其言美如甘露,按照佛法要求就可避免过错:真谛如同道义如同佛法,都是为了接近「大道」而设立的方便标识。

  〔十二〕说如佛言者,是吉得灭度;为能作法际,是谓言中上。

  译文:说话如能符合佛之所言,这样便会大吉大利进入涅??境界,因为其言能被当作效法的榜样之故,所以称赞此等言语为言中上等之言。

双要品第九  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双要品大意是讲:每两偈构成对比义,相互发明,善与恶相对,说善必举恶,例举义理从不孤单以求在对比之中更能明确揭示出其本意。

  〔一〕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译文:心是万法之本,心为六识的前导统率,心为主使造作:心若想着恶事恶行,或溢于言或现于行:罪恶与苦恼将自行追来,心中有恶,犹如大车行过之处必留车辙。

  〔二〕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译文:心为万法之本,心为六识的前导统率,心为主使造作;心若想着善事善行,或溢于言或现于行;福报与快乐将自行追来,犹如投影伴随身形。

  〔三〕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何解善言?

  译文:顺随昏乱之意行事,必将局限于愚昧之中进入昏冥之境:自傲自大不依佛法,哪里能够理解美善之言?

  〔四〕随正意行,开解清明。不为??嫉,愍达善言。

  译文:随顺正意行事,开悟知解清净明达;不做??嫉之事,敏捷通达美善之言。

  〔五〕愠于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

  译文:对于抱怨之人倍感气愤,气愤之人心中未尝没有怨恨;不对别人的埋怨感到气愤,其埋怨自行消除,这一基本的做人法则可以效法。

  〔六〕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

  译文:不要喜欢责备他人,务必努力自省其身:假若有人明白此理,永永远远熄灭(怨恨)没有祸患。

  〔七〕行见身净,不摄诸根,饮食不节,慢堕怯弱。为邪所制,如风靡草。

  译文:意念行为之中只看到根身的清净之处,不去管束六根,不知节制自己的饮食,散漫堕落且又怯弱,又被邪欲牵制,此种人生犹如大风偃厌野草,毫无自立品格。

  〔八〕观身不净,能摄诸根;食知节度,常乐精进;不为邪动,如风大山。

  译文:若能反观根身的不净之本质,管束各种根性,饮食自知节制,常常乐于上进,不被邪欲撼动,此种人生犹如风吹大山,纹丝不动岿然自立。

  〔九〕不吐毒态,欲心驰骋;未能自调,不应法衣。

  译文:不能除灭心中浊秽,欲望之意在心中驰骋奔腾:不能自我调控,就不该身着袈裟。

  〔十〕能吐毒态,戒意安静;降心已调,此应法衣。

  译文:能够除灭心中浊秽,善守戒律能令心安静:降伏了骚动心灵已经可以自我调控,如此这般方能身着袈裟。

  〔十一〕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为邪计,不得真利。

  译文:把真当作假,把假当作真,此乃邪僻之计,不会获得真利。

  〔十二〕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

  译文:知道真是真,看出假是假,此乃正见,必能获得实利。

  〔十三〕盖屋不密,天雨则漏;意不惟行,淫?u为穿。

  译文:建造房子不周密,天一下雨必漏水,心不思正道,淫浃意识必放纵。

  〔十四〕盖屋善密,雨则不漏;摄意惟行,淫?u不生。

  译文:建造房子完美周密,天雨连绵亦不漏水:守心思正道,淫?u意识不产生。

  〔十五〕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不觉成恶。

  译文:与鄙陋之人结交,犹如靠近腐臭之物:渐渐沉迷学习非法,不知不觉养成恶习。

  〔十六〕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习善,行成洁芳。

  译文:与贤明之人结交,彷佛靠近香气受薰:增进智慧学习善道,渐渐养成芳馨之品德。

  〔十七〕造忧后忧,行恶两忧。彼忧惟惧,见罪心慷。

  译文:制造忧因必受忧果,作恶之人今生来世两世忧愁:造忧之人心常恐惧,罪报来时心慌意乱。

  〔十八〕造喜后喜,行善两喜;彼喜惟惧,见福心安。

  译文:善种喜因必享喜果,行善之人今生来世两世欢喜:此等喜乐事,令人多欢畅,福报来临心安泰。

  〔十九〕今悔后悔,为恶两悔;厥⒄为自殃,受罪热恼。

  译文:今生种悔因,来生结悔果,作恶之人今生来世两后悔:此种行径名曰自我造孽,承受罪报之时心灵躁热难当。

  〔二十〕今欢后欢,为善两欢。厥为自佑,受福悦豫。

  译文:今生种欢因,来生享欢果,为人行善事,今生来世两世皆畅欢,善人行善自保佑,福报来时心欢喜。

  〔二十一〕巧言多求,放荡无戒,怀淫怒痴,不惟止观。聚如群牛,非佛弟子。

  译文:巧言佞舌又多欲求,放荡心志了无戒德,胸怀淫荡恚怒贪痴,不以止观二法管束心意,时常聚在一起犹如无知之群牛,这等之人不是佛门弟子。

  〔二十二〕时言少求,行道如法,除淫怒痴,觉正意解,见对不起,是佛弟子。

  译文:说话适时极少欲求,修行正道践履佛法,除去淫荡恚怒贪痴,知觉端正心意开解于佛法,看到对象之人之物,不趋前去聚在一起,此等之人乃为佛门弟子。

放逸品第十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贤。

  放逸品大意是讲;人要引用戒律自我约束情感,防止邪僻检点过失,要用大道规劝世人上进为贤。

  〔一〕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

  译文:持戒是通向甘露法味的人生修行法则,放逸是通向死亡的人生小路。心不贪婪则不天亡而死,背离大道便是自取灭亡。

  〔二〕慧智守道胜,终不为放逸。不贪致欢喜,从是得道乐。

  译文:用智慧固守大道终会胜人一筹,终身不会放纵做出出格之事;心不贪婪可以获得欢快喜悦,从这些戒言里可以获得「道」的乐趣。

  〔三〕常当惟念道,自强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无有上。

  经常以道充实心念,自强不息固守正道;刚健之人得以了脱世俗之苦,人世的吉祥再也没有超过守道刚健之人。

  〔四〕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自制以法寿,不犯善名增。

  译文:正念常常兴发盎然,行为净洁恶念自然易灭;用佛法自我控制极易获得长寿,不犯(戒律)美好名声自然日增。

  〔五〕发行不放逸,约己自调心。慧能作锭明,不返冥渊中。

  译文:意念发行从不放纵,约束自己调节心念;如此这般智慧生发禅定心念亦如镜明,不再轮回地狱深渊。

  〔六〕愚人意难解,贪乱好诤讼。上智当重慎,护斯为宝尊。

  译文:愚昧之人心意难以悟解佛法,贪婪昏乱喜好与人诤讼;上智之人应当意重如山慎守心意,并将澄明心意视为宝中之宝。

  〔七〕莫贪莫好诤,亦莫嗜欲乐,思心不放逸,可以获大安。

  译文:不要贪婪不要喜欢与人诤讼,也不要嗜好各种欲望与世俗快乐。思念之心从不放逸,如此可以获得大安乐。

  〔八〕放逸如自禁,能却之为贤。已升智慧阁,去危为即安。明智观于愚,譬如山与地。

  译文:自我约束,排除了放逸即可成为贤者。若已登上智慧的高楼,便可免除烦恼趋向平安。明智之人俯视愚昧之辈,犹如高山巍巍雄视洼地之平。

  〔九〕居乱而身正,彼为独觉悟。是力过师子,弃恶为大智。

  译文:生于放逸人中而不放逸,如此之辈乃为独觉指声闻之人;此等之人力过狮子,抛弃恶念便为大智之人。

  〔十〕睡眠重若山,痴冥为所蔽。安卧不计苦,是以常受胎。

  译文:睡眠沉酣如山之稳,其人之蔽乃在痴愚不明;高枕无忧从不思考人世之苦,因此常常堕入轮回之中。

  〔十一〕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态魔得便,如师子搏鹿。

  译文:不因躬逢放逸之机遇而逢场作戏,便能制伏烦恼以至殆尽;自我放任魔力便得乘机而入,此时犹如狮子捕鹿总是趁其心念无防之时。

  〔十二〕能不自恣者,是为戒比丘。彼思正净者,常当自护心。

  译文:能够克制自我略无放纵之人,此乃便是守戒而修比丘之行;那些思念端正心意净洁之人,亦应常常自护其心免遭扰动。

  〔十三〕比丘谨慎乐,放逸多忧愆。变诤小致大,积恶入火焚。

  译文:比丘面对快乐十分谨慎,放纵之人多生忧愁与过失;致使诤讼由小变大,犹如积恶成报如入火场自焚。

  〔十四〕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惧心。能断三界漏,此乃近泥洹。

  译文:坚守戒律其福可以达致善的境界,违犯戒律其人心中必忧;能够斩断「三界」的烦恼,这样便已接近涅??之境。

  〔十五〕若前放逸,后能自禁;是照世间,念定其宜。

  译文:假如先前放逸,后来自我控制:过而能改如明镜,日后继续修禅定。

  〔十六〕过失为恶,追覆以善;是照世间,念善其宜。

  译文:过失便是恶,应该用善行消融;重新做人如镜复明,行善利己兼利人。

  〔十七〕少壮舍家,盛修佛教;是照世间,如月云消。

  译文:少壮之时舍弃家庭,虔诚修炼佛之教诲;这种行为昭示世间,犹如云散见明月。

  〔十八〕人前为恶,后止不犯;是照世间,如月云消。

  译文:假若有人先前作恶,后来醒悟停止恶行不再重犯:这种行为昭示世间,犹如云散见明月。

  〔十九〕生不施恼,死时不?h。是见道悍,应中勿忧。

  译文:活着的时候不向他人施加烦恼,临死之时便就不会产生悲?h:这乃显现了「大道」的威力,应该怎么样的便无须忧愁。

  〔二十〕断浊黑法,学惟清白。度渊不反,弃猗行止,不复染乐,欲断无忧。

  译文:斩断与污浊不明邪法的联系,习学大道一心只向清净洁白之法靠拢;渡过了世俗欲望的深渊不再返回,抛开了偏邪不正的品行就会方严端正,不会再去熏染世俗的快乐,斩断了欲望之根人生便无忧患。

心意品第十一  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心意品的大意是讲:人的意识精神虽然空洞而无可感的形相,但其创造力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原典

  〔一〕意使作猗,难护难禁。慧正其本,其明乃大。

  译文:意识的流变瞬息万状,难以护守难以禁持:只有智慧端正其根其本,如是意识的本初光辉便可大放光明。

  〔二〕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

  译文:轻窕浮躁难以持戒,就会随顺欲望的驱使、操纵;制伏自己的(流动)意识便是善,自我调节心意则可以安宁。

  〔三〕意微难见,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

  译文:意识微妙难以窥见,它常追随欲望行动:智慧之人常常可以自护其心,能够坚守戒律即是安乐。

  〔四〕独行远逝,寝藏无形。损意近道,魔系乃解。

  译文:思识这种东西独自行走远方,躲藏起来无影无踪;减少意识干扰便可接近大道,魔力的绳缚便可解脱。

  〔五〕心无住息,亦不知法;迷于世事,无有正智。

  译文:心意从无停息之时,也不知道佛法的精义:沉迷于世俗的事务之中,将会缺少智慧。

  〔六〕念无适止,不绝无边。福能遏恶,观者为贤。

  注解:观者:看清福能止恶之人,承上文。

  译文:心念从无停留处所,连绵不断无边无际;福气可以遏止恶念,明白此理之人便可成为贤人。

  〔七〕佛说心法,虽微非真。当觉逸意,莫随放心。

  译文:佛认为心这一东西,即使微妙难测但不是「真实相」;应当时时警觉放逸之意,切莫随顺放荡的心灵。

  〔八〕见法最安,所愿得成。慧护微意,断苦因缘。

  译文:能够看到佛法精义最为平安,其所想要的终会有成;智慧可以守护微妙难测之意识,斩断尘世之苦的各种因缘。

  〔九〕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

  译文:现世存有之身皆难永久,都会相继命归黄泉:形体坏死神识远离,暂时寄住之生命何值贪恋?

  〔十〕心豫造处,往来无端,念多邪僻,自为招患。

  译文:心念预设创造的各种虚相,来来往往浑无端涯;意念太多又且邪恶偏僻,必将自我招来祸患。

  〔十一〕是意自造,非父母为;可勉向正,为福勿回。

  译文:这种意念是自我创造的,绝非父母所生:芸芸众生自可努力朝向正途,修炼福份绝不回头。

  〔十二〕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译文:深藏六根犹如灵龟缩头,谨防无端意识犹如固守城门。智慧与魔力交战,若能战胜魔力则人生没有祸患。

华香品第十二  华香品者,明学当行,因华见实,使伪反真。

  华香品大意是讲:明白了所学的内容就应当亲身实践,顺着植物之花可以窥见未来之果,要从万法的假相之中透视到事物的本质。

  〔一〕孰能择地,舍监取天?谁说法句,如择善华?

  译文:谁能如实了解居住之地,舍弃镜子而以天为镜?谁能阐扬佛法真义三十七道品,犹如采择善德华表?

  〔二〕学者择地,舍监取天;善说法句,能采德华。

  译文:习学佛法之人能够如实了解居住之地,舍弃世俗之镜而以天为镜:善于阐扬佛法真义之人,能够采择善德之华表。

  〔三〕知世坏喻,幻法忽有;断魔华敷,不?生死。

  译文:知晓尘世万象终久必将坏死的种种说明,变幻不定的万物皆是短暂的存有;能够舍弃铺天魔华的诱惑,此等之人不坠生死轮回之道。

  〔四〕见身如?i,幻法自然;断魔华敷,不?生死。

  译文:洞见色身犹如泡?i起灭,万法变幻无常皆属自然,并能舍弃铺地魔华的诱惑,此等之人不隧生死轮回之道。

  〔五〕身病则痿,若华零落;死命来至,如水湍聚。

  译文:身体有病则将萎缩,犹如花朵凋谢零落:死神降临之时,犹如急湍水流迅猛而至,猝不及防。

  〔六〕贪欲无厌,消散人念;邪致之财,为自侵欺。

  译文:贪婪的欲望从无满足之时,它还不断地消散人们心中向善之念:用不正当的手段招致的财富,便是自我攻伐自我欺骗。

  〔七〕如蜂集华,不娆色香,但取味去,仁人聚然。

  译文:要像蜜蜂采花,不损色美和香味:只是汲取花中之味,仁德之人进入人群之中也是这样,仅仅汲取人生真义而不扰乱众人。

  〔八〕不务观彼,作与不作;常自省身,知正不正。

  译文:不要竭力地观察他人的过失,不管他作恶与否,但应常常地自我反省其身,知晓正道与邪道之间的区别。

  〔九〕如可意华,色好无香:吾语如是,不行无得。

  译文:就像某种令人愉悦的花?一样,其颜色美好但无香味:我所说的话亦如此种色美无香的花朵一样,如若不是亲身去实践此等美德之言将一无所获,徒见美辞。

  〔十〕如可意华,色美且香;吾语有行,必得其福。

  译文:就像某种令人愉悦的花?一样,颜色美好且有香味;如若按照我所说的话去实践而不停留在对表面言辞的观赏上面,必然获得践履美善之言的福报。

  〔十一〕多作宝华,结步摇绮;广积德者,所生转好。

  译文:多做一些美如花朵的善事,每行一步善德之华摇曳生姿,广泛地积聚善德之人,其生命前途必将转向善境。

  〔十二〕琦草芳华,不逆风熏;近道敷开,德人逼香。

  译文:美丽之草芬芳之花,不会逆风播散香气;按照道的真义修行,善德之花遍地铺开,大德之人犹琦草芳华顺风遍散善德之香。

  〔十三〕?钐炊嘞悖?嗔?蓟??湓皇钦妫?蝗缃湎恪?/h3>

  译文:梅檀木香气浓郁,青莲花芳香逼人;即使可以认为诸种香味的确是真实的,但仍然不如守戒之德香味?蕴。

  〔十四〕华香气微,不可谓真;持戒之香,到天殊胜。

  译文:各种花朵之香其味极其微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香味:持戒品德之香最上,直透梵天遍处香。

  〔十五〕戒具成就,行无放逸,定意度脱,长离魔道。

  译文:守戒之德圆满,意念行为就不会放纵无际;守定意念便可超度脱离尘世苦难,永远远离开魔鬼之道。

  〔十六〕如作田沟,近于大道;中生莲华,香洁可意。

  译文:人生在世犹如开挖的田沟,田沟直接通向人人行走的大道:田沟之中种植莲花,莲花之香令人心旷神怡。

  〔十七〕有生死然,凡夫处边,慧者乐出,为佛弟子。

  译文:人生在世生生死死的现象也如田沟一样,凡庸众生处于污秽的田沟之边;只有智慧之人(犹如莲花)快乐地出离生死的污秽之所,是佛门弟子。

暗愚品第十三  暗愚品者,将以开蒙,故陈其然,欲使窥明。

  暗愚品的大意是要开启蒙昧,陈述暗愚的本相及其原因,目的是使暗愚之人重见光明。

  〔一〕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译文:失眠之人倍觉夜长,疲倦之人倍觉道路漫长:愚合之人倍感生死轮回漫长,不知正等的大法方才如此。

  〔二〕痴意常冥,逝如流川。在一行疆,独而无偶。

  译文:痴意常常是昏暗无光,不知逝去的岁月犹如流淌河水一去无还。宁可独处独行走,不与愚人作伙伴。

  〔三〕愚人着数,忧戚久长,与愚居苦,于我由怨。

  译文:愚随之人看重命运,忧?h生命历程漫长无涯:与愚同行同居之人必然忧苦无乐,对于生命自我任凭怨恨指使。

  〔四〕有子有财,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有子财?

  译文:既有子女又有家财,暗合之人却整日忧心仲仲;生命之「我」况且不是真正的属于我有,哪里还有什么子女家财?

  〔五〕暑当止此,寒当止此,愚多预虑,莫知来变。

  译文:夏天住在这里,冬天也住在这里,愚暗之人以为常住人间,徒怀千岁之忧,从来也没有思考过未来的变化。

  〔六〕愚蒙愚极,自谓我智;愚而胜智,是谓极愚!

  译文:愚暗蒙昧到了极点,反而自我认为智慧聪明,坚决认为愚暗的人胜过智者,这便是极顶的愚昧。

  〔七〕顽暗近智,如瓢斟味,虽久狎习,犹不知法。

  译文:愚暗者亲近善知识,犹如木瓢斟酌各种有味之汤,即使是长久地亲尝习学味道,但却不知瓢中的羹味。

  〔八〕开达近智,如舌尝味,虽须臾习,即解道要。

  译文:开明通达者亲近善知识,犹如舌头品尝味道,即使是片刻的品尝,立即便知其羹味美无穷。

  〔九〕愚人施行,为身招患,快心作恶,自致重殃。

  译文:愚暗之人实施行动,往往自身招来罪祸;畅快心意肆行恶事,自我招致深重罪殃。

  〔十〕行为不善,退见悔??,致涕流面,报由宿习。

  行为不善,事后必生后悔心,以致眼泪纵横流:这一报应终由往昔恶习导致。

  〔十一〕行为德善,进?欢喜,应来受福,喜笑玩习。

  译文:行为有德且善,事后无悔心欢喜:未来报应必将受福,喜笑颜开愉快地从事人生事务。

  〔十二〕过罪未熟,愚以恬?矗恢疗涫焓保?允艽笞铩?/h3>

  译文:恶业未到成熟之时,愚暗之人以为恬淡无事:等到过罪报应到时,自然承受巨大罪苦。

  〔十三〕愚所望处,不谓适苦,临堕危地,乃知不善。

  译文:愚暗之人所见所及,并不认为是趋向苦境;及至深临堕入危险之地,方才知晓(当初所求)乃是不善。

  〔十四〕愚蠢作恶,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炽然。

  译文:愚蠢之人犯下罪恶,不能自解自觉,祸殃焚烧自我,罪恶之火熊熊燃烧,经久不灭。

  〔十五〕愚好美食,日月滋甚,于十六分,未一思法。

  译文:愚暗之人喜好美食,日甚一日不断在饮食方面追求美味:达到极顶在十六分的追求中,未曾有一分思念佛法。

  〔十六〕愚生念虑,至终无利;自招刀杖,报有印章。

  译文:愚暗自然产生顾虑念头,从生到死皆无一利:自我招致刀杖之苦,报应犹如图章印尽于纸,毫爽无差。

  〔十七〕观处知其愚,不施而广求,所堕无道智,往往有恶行。

  译文:观人所处即知其愚,既不布施却又广求,其人必将堕入无道无智境地,往往伴随恶行出现。

  〔十八〕远道近欲者,为食在学名,贪倚家居故,多取供异姓。

  译文:远离大道靠近欲望之人,为了谋生而在沽名钓誉:因为贪恋在家的缘故,广泛地索取以供异姓之教。

  〔十九〕学莫堕三望,莫作家沙门;贪家违圣教,为后自匮乏;此行与愚同,但令欲慢增。

  译文:习学大道切莫堕入「三望」的圈套不要做居家的僧徒:贪恋家庭违背圣人教旨,日后必将自我匮乏,此种行为与愚?之人同行同处,只是徒增各种欲望。

  〔二十〕利求之愿异,求道意亦异,是以有识者。出为佛弟子;弃爱舍世习,终不堕生死。

  译文:求利的愿望往往适得其反,追求大道往往也是得与愿违此世清苦,其后得福,因此见识高明之人,出家去做佛门弟子:舍弃恩爱舍弃世间所有行为,终生不再堕入生死轮回之苦。

明哲品第十四  明哲品者,学念行者,修福进道,法为明镜。

  明哲品大意是讲,习学控制心念和行为的人,应当修炼人生福报而精进于大道,以佛法作为人生的明镜。

  〔一〕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

  译文:透彻地审视善恶之报,心中必知敬畏禁忌:敬畏果报而不犯邪恶,终身吉庆了无忧患。

  〔二〕故世有福,念思绍行;善致其愿,福禄转胜。

  译文:所以世间有福之人,心念思惟紧跟行动毫不放纵:善于实现自己的意愿,幸福与财富加倍增长。

  〔三〕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

  译文:深信善报广行福事,积聚善德毫不厌倦,深深相信阴德之报,久而久之其德必然彰显辉煌。

  〔四〕常避无义,不亲愚人,思从贤友,狎附上士。

  译文:经常避开无义之举,不去亲近愚?之人,一心思量追随贤德之友,亲近依旁上等有识之上。

  〔五〕喜法卧安,心悦意清。圣人演法,慧常乐行。

  译文:喜悦佛法之人睡眠安稳,心情和悦意志清爽:圣人敷演佛法精义,智慧常使行为快乐。

  〔六〕仁人智者,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间。

  译文:仁德智慧之人,坚守戒律奉持佛法,犹如星空之中明月,光华普照世间。

  〔七〕弓工调角,水人调船,巧匠调木,智者调身。

  译文:制造角弓的工匠调理牛角,船夫掌舵调理航船,智巧工匠调理木料,智慧之人调理身心。

  〔八〕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

  译文:譬如厚重磐石,任凭大风吹刮毫不动移;智慧之人心意凝重稳固,任凭毁誉之言四起不能使其主意倾斜。

  〔九〕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

  译文:譬如深不见底的涧渊,澄静清明:智慧之人听到大道精义,心意澄净心情欢悦。

  〔十〕大人体无欲,在所昭然明;虽或遭苦乐,不高现其智。

  译文:大德之人身心无欲,所处之地昭然明朗:即使偶然遭遇苦乐,但对这些苦乐的无动于衷并不能高尚显赫其拥有的智慧功能。

  〔十一〕大贤无世事,不愿子财国,常守戒慧道,不贪邪富贵。

  译文:大贤之人了无尘世事务扰乱,不愿拥有子女财产政权种种俗务之累;经常坚守戒律智慧与佛道法则,从不贪求邪欲富贵。

  〔十二〕智人知动摇,譬如沙中树,朋友志未强,随色染其素。

  译文:智慧之人深知心意易于动摇,犹如生长在沙土中树木极易被风摇动;交朋接友而自己心志并不强固,就会随顺尘世各种习气现象而污染自己清净本性。

  〔十三〕世皆没渊,?翱硕劝叮蝗缁蛴腥耍??缺乇迹?/h3>

  译文:世俗之人均皆沉没于人欲深渊,很少有人度过深渊走上彼岸:假若有人前来救度,要求救度之人必然奔走前来叩问佛法。

  〔十四〕诚贪道者,览受正教。此近彼岸,脱死为上。

  译文:确确实实热爱大道,认认真真接受端正之义的教诲:如此之人接近真如彼岸,直至超脱生死之苦便为上等之人。

  〔十五〕断五阴法,静思智慧,不反入渊,弃倚其明。

  译文:斩断五蕴之苦的假相,静静思考寻求智慧;不会再回到人欲的深渊之中,抛弃所有的依托其智必将光明。

  〔十六〕抑制情欲,绝乐无为,能自拯济,使意为慧。

  译文:抑制情感欲望,断绝世俗快乐莫要放纵情欲;如此便能自己拯救自己脱离世俗苦海,驱使意念进入智慧。

  〔十七〕学取正智,意惟正道。一心受谛,不起为乐。漏尽习除,是得度世。

  译文:学习应取端正之智,心意惟以正道为念;一心三思接受佛家真谛,杂念不起便是快乐:烦恼消尽陋习除尽,这样便能超度世俗之苦。

罗汉品第十五  罗汉品者,言真人性脱欲无着,心不渝变。

  罗汉品大意是讲,真人之性脱离了欲望的纠缠,无所粘着滞碍,心意坚定不易改变。

  〔一〕去离忧患,脱于一切,缚结已解,冶而无??。

  译文:摆脱忧患的缠绕,从一切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各种人生捆缚纥?已经解开,心中冷静而无烦恼。

  〔二〕心净得念,无所贪乐,已度痴渊,如鸠弃池。

  译文:心灵净洁便可获得正等念头,不再有所贪恋有所欢乐:已经度脱痴意之深渊,犹如大雁舍弃了栖留的池塘在蓝天自由飞翔。

  〔三〕量腹而食,无所藏积;心空无想,度众行地;如空中鸟,远逝无碍。

  译文:每次吃饭以肚饱为准,无须积攒贮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精彩阅读

推荐资讯

推荐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more
联系我们
  • 45-47 Auburndale Lane,Flushing, NY,11358,USA
  • 718-461-1052 (证仁法师)
  • wenmao68@hotmail.com
  • www.xifangju.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西方居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opyright © 2000-2017 Metropolitan Buddhist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