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0 60.P0719 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私记 (8卷)〖日本 宥范撰〗

2018-9-23 10:15 6674 0
简介
2220 60.P0719 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私记 (8卷)〖日本 宥范撰〗 《大正藏》第60卷No.2220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私记卷第一  金刚弟子阿寂记  将记此供养次第法疏要义。略为三门。谓一明疏题目 ...

2220 60.P0719 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私记 (8卷)〖日本 宥范撰〗


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私记卷第八
  金刚佛子阿寂记
  释持诵法则品第四之余
  九从九下。明释迦真言成就门中自七。一明所入三昧。二明句义。三明体字。四明私谓。五明余尊印明依经持诵。六明简浅择深。七明四支余经所缺加诵无过。此中初·二·三·四段。皆悉如本经第二及疏第十一。更无相违。故不别释。就中私谓者。非零妙寺之语。是即疏家之语也。今全写第十卷故也。
  五从如是下。明余尊印言依经持诵中。如是者。指上之大日及释迦持诵法则也。如所庄严身者。大日以五字而为能庄严。释迦以彼真言而为能庄严。大日及释迦身即所庄严也。或余等正觉等者。大日释迦持诵如右。指自余弥陀阿閦等。而云或余等正觉密印真言也。各依本经者。是等诸佛各依大日经密印品普通真言秘密曼荼罗品等所说。如此经大日释迦持诵法则。而应持诵也。故云或余等正觉乃至持诵所受真言也。疏言本经者简别经也者。大日经之外简自余诸经也。亦当如前等者。如当经大日释迦持诵方便。而云如前方便。故云此经也。若依此如来行者等者。就此如来行者有傍正二义。谓傍虽通诸世尊四佛等。犹是一门有心镜界。非普门方绝瑜伽。是故正指大日普门持诵方便。云若依此如来行者也。问。若然者。何故云简菩萨金刚等。不简四佛耶。答。是即以四佛即大日之义故作此释。虽然正心王毗卢遮那三摩地者。超四佛绝方处。是即非有心之境也。得阿阇梨灌顶等者。如秘密曼荼罗品·同疏十五·并同私记细释。
  七从四支以下。明四支余经所缺加诵无过中。四支禅等者。如前无相念诵中所说。令声字本尊圆明等四种了了分明故。云四支禅者本尊等也。本法者入佛三昧耶等者。夫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转法轮等三种三昧耶。是即真言行者行住坐卧常恒持诵之本法也。是故行者设余经轨虽不说之。真言者得此意。一切诸尊法要可通用此三种也。若不然者。法则不具足。法则不具足故。不能速得成就。故云虽余经乃至速得成就也。
  十从十段下。明秘密事业可解门中自五。一明总释本尊所住色彩。二明总标略释。三明释色形。四明广释悉地作用。五明转变真言门。初中有四句。初二句明随得本尊造坛。后二句明释彼色形坛。初中三部等者。随彼持时灌顶及阿阇梨灌顶之时所得尊位。而能得知其本所持本尊。于三重曼荼罗中。依其佛之位。随其本誓悲愿。而造方圆三角坛。图降伏摄受之形。及画白赤黄青黑等色。故云得何尊乃至造坛尔也。次二句释彼形色者。即次左之义也。故不别释也。
  二从二初下。明总标略释中。初二句者。当知等二句也。总标三种悉地名字。故云总标也。次二句者。分别等二句也。略释三种深义故。云略释也。于降伏中释出摄召义。故云凡四分也。
  三从三纯下。明色形中。凡四分者。圆坛·方坛·三角坛·八角莲华坛是也。问曰。所言凡四分文。是前略释内文也。仍释出摄召义。而加增息灾增益降伏。当成四分毕。何故于当段引牒而作释耶。答。前从降伏开出摄召□。□□四分。在文显然也。今为开出莲华坛而成四分。虽文段各别引牒释成四分也。纯色等者。言纯素等一句中。素黄赤深玄五字。配当四种坛已。今所残者。首尾两字也。此纯与色通四种坛。所谓纯者白也。白是色之本。故通四坛。色亦通显形众色。故云纯色二种字通四场也。
  四从北面下。明广释悉地作用中。胜方者。即北方异名也。大论云四方中北方为最胜。即北谓也。莲坐者跏趺坐也。淡泊者寂静之貌也。初方者。世间以东方为方初。故云初方。菩提心万善万行之最初故。东方为菩提心。即此义也。吉祥座者。半跏坐也。是即地上菩萨所座也。已上二种座作法。在文明白也。在贤座者。居贤位之者所座也。所谓诸奉教者等之所座是也。亦名具吒坐。在文可见。是即慈悲忿怒相俱通用。故云喜怒与俱摄召事也。蹲坐得。诸忿怒者之所座也。在文可见。性谓慈悲忿怒等本尊之自性本誓等也。位谓四重阶级三部五部之次位也。形谓降伏摄受等形色也。色谓白赤黄青黑等也。或兼二用或兼三用等是也。威仪谓随四种法行住坐卧四威□□□。真言行者随其所修之法。能知如上之四种座及标示性类。又辨其本尊慈悲降伏等本誓。可奉花香饮食等。故经云若知秘密乃至广分别。疏云标帜乃至随本尊供何花香也。舍处者。诸尊舍去此坛住本居。或远游十方作佛事。为强刚众生现降伏之相。摧害彼之烦恼重障。为信仰众生现慈眼之相。开发彼之自性心莲功德。故云舍处乃至亦得也。
  五从真言之初下。明转反真言门中自四。一明息灾转字。二明摄召转字。三明增益转字。四明降伏转字。五明通三种。其义相自可见。增其名号在中间者。已上七句说诸真言之初后转字已。但于其中间。或有兼二用。或有兼三用。或于句义字义等。有种子名相。故云增其名号在中间也。如是于真言初中后。随其真言字义句义字形二合三合等真言相。能能分别知解而可持诵。故言如是乃至知解也。已上释持诵法则品了。
  释真言事业品第五
  将开为四。一明分别释名门。二明分别来意门。三明分别宗趣门。四明分别判释门。初中真言如前者。指初品也。事者差别者。从供养持诵之初至于回向等。其事作法种种差别不同故。云事者差别也。业者造作者。以身口意造作种种三业平等功德善业。故云造作也。
  二从二来下。明来意中。前品乃至持诵者。结前句也。诵者乃至中来者。生后句也。结前生后钩锁相连。是即来意也。
  三从三宗下。明宗趣中。上来虽依迎请而来赴。更不动于本座。不来而来。今修业既终所作已辨。故不还而还归于不生不灭之圆明海。岂论往还去来之相耶。譬如一大圆镜。依面而影现。面无即影不现。当知有影与无影。唯在面之在无。非谓镜中有生灭。今本尊往还之相亦如是。于自性清净一大圆镜中。行者心垢净。本尊之影即现。行者心垢厚。本尊之影不现。是故现与不现。唯任行者心垢厚薄。非谓本尊有去来现灭之相。真言饮食等者。行者食阿字本不生之甘露味故。不为三毒之所夭死。持第一义空之天命。归甚深无相之本觉。故云真言乃至为趣也。
  四从四明下明判释门中。自为十门。一明上求下化门。二明如佛我修回向门。三门献阏伽后送尊门。四明被甲现修如佛门。五明自住佛身读经门。六明搏食奉献本尊门。七明请十力明世尊瑜伽饮食门。八明修业得益门。九明净水澡浴摧障门。十明无相最胜证请门。初中自五。一明结护。二明自加持。三明上求菩提。四明下化众生。五明微妙称赞。初中如前事业等者。如供养仪式品云。或以不动尊成辨一切事。护身处令净经诸方界等。今亦如前。以不动印言结方所护自身故。云如前乃至真言印也。
  二明自加持中。作金刚等者如供养仪式品云。智者当转作金刚萨埵身。真言印相应。遍布诸支分。以具印等故。即同执金刚。故经云。复当如前。乃至萨埵身也。但此如前两言兼用结护自加持。故疏云如前乃至成身也。
  三明上求菩提中。思惟佛菩萨等者。观自心八叶心莲华台上佛菩萨及第一第二第三重等无量无数内心曼荼罗之众德。是即上求之义。将又自证极满也。
  四明下化众生中。于无量众生界等者。自证既极满。是故同体大悲但时发动。不□□□。而度脱安乐无量众生。故云兴大悲心乃至而修供养也。
  五明微妙称赞中。又当一心合掌等者。供养仪式品云。当合定惠掌。五轮互相叉。是则持众物普通供养印(云云)对如此文故。云又当一心合掌等也。
  二从等二下。明如佛我修回向门中。内证境界者。如彼成就悉地品所说瑜伽·及秘密曼荼罗位品布列庄严大地·及通同法界曼荼罗等是也。如来大住者。以阿字本不生而为大住。所谓无所住而住。名为大住。是即诸佛大住。故云如来大住者本不生处也。兴大悲愿等者。以大悲愍心而兴大悲愿。如普贤观音等大悲愿。所谓专以自所持诵广大功德。皆悉回施一切众生。令彼拔苦与乐舍邪归正发心修作。如诸佛菩萨。回向方便颂曰。所修一切众善业。利益一切众生故。我今尽皆正回向。除生死苦至菩提。故云自所得理欲与一切众生也。问第一段兴大悲心。与第二段兴大悲愿。有何等不同耶。答。第一是自发大悲心也。第二如诸佛菩萨兴大悲愿□亦如是令誓愿也。当如普贤行愿者。华严经说普贤十愿为愿王。而于一一愿中。以法界尘数而为眷属。今行者所发大悲愿亦如是。于法界尘数众生界。而为一一众生。各发法界同体大悲愿。以决定不疑三平等之心。令修三平等妙行。不起于座令无尽众生发心得脱。故云当知乃至以决定意而称述之。此中及余大乘者。指大集大品悲华经等也。
  三从第三下。明献阏伽后送尊门中自四。一明献阏伽水。二明奉送圣众。三明解界。四明三种自加持。初中真实功德者。诸佛菩萨等所证得自性心莲华台上内证真实功德是也。诸有者。三有也。一切过者。佛果一障也。无量功德者。以如上内证真实功德。各庄严其身。已上二句赞大智门。一向等一句赞大悲门。我今等一句。以悲智二德具足圆满故。奉归命顶礼也。
  二明奉送圣众中。现前等一句佛宝也。救世等一句僧宝也。即四行菩萨等即大眷属也。不断大乘教一句。即指毗卢遮那经。到殊胜位者。大力持明王等即内眷属也。圣天众□。□□随类普现身。即第三重十二大无等也。如是等诸尊圣众。各愿本誓。随行者召请。不动本座。不来而来。依行者奉送。不去而还本位。故云各当乃至还本不生也。后复等一句。乞愿亲近不离也。若依深秘义者。能应所应俱自性清净等同。虚空本尊不时暂相离。何论往来离不离耶。故云若深乃至佛海也。
  三明解界中。次当以三昧耶者。三种三昧耶也。
  四明自加持中。复用者。前解界时。用三种三昧耶。重复为自加持。用三种印言。故云复用也。法界者。入佛三昧耶也。本性者。法界生也。而住金刚萨埵者。转法轮也。是中明印第二品中已说者。于增益守护品第二中委细说之。故云尔也。问。若然者。何故疏云法界本性者览字也耶。答。案增益守护品。作三种三昧耶加持已。次说金刚甲胄印言。其次说览字印言。然今经言是中明印第二品中已说。专任第二品加持次第。加之次下句。以此三印加持身(云云)疏释此文云。三印者入佛法界萨埵也。明知次上言是印明印者。三种印明也。□□□□用法界。乃至皆悉圆满。三行余文明三种自加持勿论。但至疏文者。三种自加持为本体。而就法界本性文言。释览字加持许也。是则第二品中。于三种印言次甲胄。甲胄之次说览字。故当知。于此一段者。可任第二品所说次第也。既言是中明印二品中已说。有何不审耶耳。
  四从四从下。明被甲现修如佛门中。又应如前方便者。指第二品中。所谓彼品说三种三昧耶已。次说甲胄印明。庄严行者故。为障者四散。故云又应如前方便也。对前复用故云又应。是即并依第二品次第故。重重作如是说观法界字者。囕字也。以此字置行者顶上。被服金刚胄故。依三种三昧耶自加持所成之自性金刚之体弥坚密。如大日世尊。故云观法界乃至无有异也。疏言依法者。指囕字并金刚甲胄印明也。
  五从第五下。明自性佛身读经门中。次复起增上心者。行者安住如实大菩提心。修行无相甚深四支念诵。供养称叹解界奉送等既终竟以三种三昧耶。作自加持□□□□□□。以囕字及金刚甲严其身。令同等大日尊也。渐出道场之时。于如前大菩提心及甚深秘密瑜伽等。弥起增上之意乐。于行住坐卧。修行即事而真殊胜事业。诸有所作皆悉莫非为一大事因缘。是故奉献一花一香之时。即色香遍法界海。作大佛事。莫不成自利利他妙业。故经云起增上心乃至严以香花。疏云于出道场以后外读经处事业也。先令自身作观世音菩萨者。呼于十方三世诸佛大慈大悲之体。以为观世音菩萨名。故行者自利利他弥增进。专安住大慈。是故自身即作观自在菩萨也。故云先令乃至菩萨也。或住如来自性者。三种三昧耶囕字等加持方便也。故云依前方便也。或以心诵者。观心莲华台上阿字圆明。而令周遍法界海。令一一诸天等住在彼圆明之中。而听受本初不生醍醐甘露味。故云或以心诵乃至令听受之也。前读诵大乘等心外之法施也。今此心诵者心内之法施也。眼者诸佛眼门者。一切诸佛以大慈悲而为青莲花眼。故经云观音莲花眼。疏云眼者诸佛眼门也。□□□可见。
  六从第六下。明搏食奉献本尊门中。搏食者。如初品所说。如膏车辖等者。譬意言。膏车非为令车非为令车润滑。唯为易旋转不损伤车人而令得至所思之处也。行人用随意食。亦复如是。非为令其身而肥满悦泽严身好色。唯为暂任持有待身命。习修三密妙行。令得常住不变之金刚身也。故云当生是心我为住持乃至严身之想也。然后观法界心字者。囕字加持也。以事业金刚者。转鍐字成金刚萨埵。以彼印言而加持自身也。
  七从第七下。明诵十力明本尊瑜伽饮食门中。真言心者。施残食明终悼漫二字也。
  八从第八下。明修业无间得益门中。忏者此云请受者。谓亲奉对帝网重重不可说不可说曼荼罗圣众。主诚而请受众罪消除。依圣者加被。而令解散消除无始妄想戏论。故云忏者乃至解也。常当系意在明者。浅略分见疏文。其深秘分。谓其安寝时。正身威仪已。当系意于自性圆明令安寝也。得名号者非人间者。释经得真言门修菩萨行□□□。是即成就悉地品所说知心性如是得住真言行之义也。十方佛国等者。此行者离人间之分。而住在佛国。但未入初地位故。云十方佛国佛边也。策谓励也。
  九从第九下。明净水澡浴摧障门中。内法者。指成就悉地品瑜伽也。不知外法空者。一切凡夫执着五蕴假法。更不觉其相空。何况识知法空耶。故云著相凡夫不知外法空何况知空也。若知相空者。渐渐得入法空所言法空者。阿字本不生门是也。故云若能解了乃至阿字门等也。而澡浴者等者。澡浴有二种所谓内外也。外谓用香汤令离垢清净是也。内谓入一切诸法于阿字门。故自性本不生而本来清净。如是体达不生妄分别。是即真实澡浴也。故云常依内法乃至外净法也。触食等者。以不知人法本来不生故。存触之义。然知能解所解一切诸法本来无自性故。更触不触之义不成。故云触食者乃至何有触也。若有行者起念动心者。净不净触不触之起念若生者。怀羞耻须惭愧。所谓觉察一一起念即本不生故。远离□□□□□。□无不知之妄念故。断绝生死之资粮。无生死之资粮故。永绝离生死流转。既流转止息故。安住本初不生之本住。所谓无所住也。故云若有行者乃至得阿字等故也。若起念吃食者。贪着食味而啖食也。净念乃吃者。能吃所吃吃物之三相本来不可得。而体达乃啖食也。若得不触等者。次上起念及净念。于触食等。而释着不着之二义也。今若得不触者。若得不触秽之食。虽食啖之。要知三相不可得。成阿字本不生甘露味。而可食也。故云若得不触乃至要知食空也。任持是身等者。夫行者令任治是身。正为众生傍为治自执也。故次上经云。我为一切众生。志求大事因缘故。应当爱护是身。少时安寝。非为贪着睡眠之乐。故云。任持是身有二。一为护他故。二除自执故也。法界心者。囕字加持也。安字以下住者。以囕字画流水中。而于其画流水次下。居住令浴故。云安字以下住也。自性观等者。自性清净本尊观也。降三世种子真言门等者。如经第二及疏第十并同私记。要览人可见彼文。经言具三昧耶者。具足三昧耶而可□□□□□□□中及一切支分。令同无相法身之体也。□□心等者。如上澡浴洒净已。着法服正威仪入道场。如例令持诵相应也。故云为净身乃至对本尊时也。同本尊者。以三平等故。自身三密之实际。与本尊三密之实际。无二无别而同一圆明也。故云限量者同本尊也。句者法也者。句是满足义也。所谓自性清净之法身无边众德成就满足故。云尔也。为求上中下法者。息灾为上。增益为中。降伏为下。如是三种悉地。行者安住三平等之圆明海故。随其意乐皆悉成就也。彼彼世间成就品者。指本经世间成就品第五也。或复余经者。指金刚顶苏悉地瞿醯苏摩呼等经也。如是等经仪中所说有相有缘供养念诵等。皆是世间浅近持明悉地。故云供养支分众方便如其次第所修行未离有为诸相故是谓世间之悉地也。问。若然者。今此世间成就悉地。为限世间成就品说之。将又为余品中说之耶。答。品品中皆有此仪。但约纯说指世间成就品也(有重重习更问)。
  十从第十下。明无相最胜证请门中自五。一明最胜真实缘生句。二明问答□□□□□三明译者会意省略。四明复释要句。五明问答决疑。初中自六。一明标无相最胜。二明择观修人。三明深惠一生成佛。四明所依经轨。五明真实缘生法句。六明结归也世成就。初中次说无相最殊胜者。对前彼依故。云次说。对前世间成就故。云无相最殊胜。又前有相有缘次第修行。故今云无相。前供养支分未离有为造作之疏缘。故今云最殊胜也。然言最者。对秘中深秘故。云最殊胜。所谓秘秘中深秘是也。
  二具信解一句明择观修人中。具信解者等者。通地前地上。以何得知。初品中说一生成佛门云。欲于此生入悉地。亲于尊所受明。法法观察相应作成就。是即指地前薄地极上信心之凡夫。故云欲于此生入悉地。此生指此父母所生之身入悉地者。指初法明道之位。亲于尊所者。传受阿阇梨是。亦通凡圣二师。受明者。受明灌顶也。法者。传法阿阇梨位也。若此人圣者。何云此生亦云受明。何况既作择地造坛曼荼罗。若圣者可作秘密坛。明知今具信解者者。可通地前地上也。所观察者。观察□□□□□□也。
  三从若真下三句。明一生成佛门中。深惠人者。此人入秘密坛。得甚深秘密如实之惠。体达生死本来不生。证凡圣不二之圆明故。云若真言乘乃至修观照也。
  四明所依经轨中。如前心供养之仪者。指前持诵法则品也。问。若然者。指彼品何文耶。答。从四禅门至品中说二偈半之文是也。故疏释彼文云。二四支禅门复殊异。乃至瑜伽胜义品中说。二无相念诵门(云云)及依悉地流出品者。指本经悉地出现品第六也。问。若然者。彼品云出现。今云流出。其文不同一准如何。答。流与现字异义一也。何致疑难。是故彼品长行文云。尔时毗卢遮那世尊(乃至)告执金刚言。善男子。各各当现法界神力悉地流出句(云云)又云。诸执金刚为毗卢遮那世尊作礼。复请佛言。唯愿世尊。哀愍我等。示现悉地流出句(云云)又善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演说真言成就流出相应句·诸流出相应句·真言门修菩提诸菩萨速于是中当得真言悉地(云云)又云。即时世尊(乃至)以一音声四处流通。普遍一切法界。与处空等。无所不至。□□□□□□□□文有五之流出。当知译者依梵语多含□□目显出现大智门。于长行显流出大悲门。为显如是悲智具足圆满之义故。译者两向而译也。是故圣者依大悲门之义。说及依悉地出现品也。以何得知。依大智门故云出现。依大悲门故说流出如何。答。案彼品说相。初世尊无问自说。而说三世无量门决定智圆满法句。后诸执金刚愿请佛为哀愍我等示现悉地流出句。当知如来自说决定智者。如来自证大智门也。请执金刚请说哀愍我等示现悉地流出句者。大悲门也。问。出世间品瑜伽法者。指何等品耶。答。指成就悉地品也。问。若然者。今云出世间品。彼云成就悉地品。其相违如何。答。今经习先说世间成就。后说出世成就故。前说世间成就品也。其后说出世间法。即有二品。先说出世间悉地出现真言。次说出世间相应瑜伽三摩地法则。故指成就悉地品。而云出世间品瑜伽法也。是故于今经品品中。先说世间法。后说出世间法。所谓住心品中。先说世间三心。后说出世七心。世出世护摩品中。先说世间四十二种护摩。后说□□□□□□□□。如世出世持诵品。前说世间持诵法。后说出□□诵法。加之说曼荼罗之时。先说择地造坛之曼荼罗。后说出世秘密曼荼罗。说灌顶法之时。先说浅近受明灌顶。后说传法阿阇梨位秘密灌顶。如是一经始终本末先说有相浅近。后说无相甚深。然说有相无相不二平等。然后说自性法然圆明影像无碍自在。是即如次浅略深秘中深秘秘中深秘之四重也。非但一经初中后。品品始终一一文句一一字句。皆悉兼统四重秘释。而成四种法身之众德。故疏一释皆悉集会云。由此众德悉皆一相一味。到于实际。故名集会。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满。即不名一切集会也。依之今此供养次第法中。总有五品。而兼通本经三十一品之义理。于品品中。先说有相有缘供养次第。后示无相无缘秘密瑜伽。就中当品是流通段也。仍结判世间出世间有相无相等。以流通一部之宗旨。所谓彼于世间等一偈半。结释此经及本经有相念诵世间成就之法。次说无相以下三偈。结释当经乃本经内心无相出世成就之法。然正结释其最殊胜一生成佛之秘要□□□□□□□□处。流通如来一大事之元意。真言乘深惠人须明思察而观行相应(甚深甚深不可不面授矣。更问)。
  五从彼于下二句。明真实缘生句中。依本不生理也者。是即以无所依而为依。所谓无所住是也。是故疏一云无所住而住耳。缘生者等者。圆明所现影像是也。是故经云深居圆镜中应现诸方犹如净水月普现众生前缘明所起戒住戒如正觉。故云缘生乃至示现声字故也(更问)内心支分者能证智也者。内心友分之境即具智性。此智自照了自境。此名为能证智。故次下秘秘中秘释云。本不生理自有理智。自觉本不生(云云)又疏一云。心自证心心自觉心(云云)沉心本不生理者。缘明所起影像本来不生不灭。而体达更不起分别妄相。故云沉心本不生理。非谓如彼沈空尽灭之空理也。
  六依此等以下。明结归出世成就中。依此方便者。指次上彼于真实等二句义。当得出世间成就者。近指初法明道位。远指十一地佛果也。
  问。如所说优陀那偈曰(云云)指何等经耶。答。指大日经及当经持诵法则品等□□□□□□□□两经中此文不见云何。答。□□□□□□□□机根而显。仍虽无全文。于义者处处散在。
  问。若取意说者。可云义曰。何忽云偈曰耶。答。虽取意之说。旦约现文故云偈也。问。若然者。宜引全文可证之。何故以取意之偈证之耶。答。了义大乘。依义而不依文。极智演说。取意而不论相。忝何致执难哉。问。若然者。依本经及当经何等文义。而作此说耶。答。其文义处处散在不可胜计。且出一两而摄自余。深惠之人能能可思察。所谓大日经秘密曼荼罗品。说五种三昧耶中。第五秘密三昧耶云。未逮心灌顶秘密惠不生。是故真言者秘密道场中具第五要誓随法应灌顶。当知异此者非名三昧耶(云云)第一遥见。第二投花。第三授明。第四传教。已上四种三昧耶。以浅略劣惠故。不能入秘密坛。故秘密惠不生也。是即秘密第五三昧耶。非前四种之三昧耶入之人所堪。故云未逮心灌顶秘密惠不生。今云甚深无相教劣惠所不堪也。复当经持诵法则品。说五字严身方便及内心秘密自性圆明观等□。□结说□□□□。□□□□来行者。当于大悲胎藏生□□□□□□□□灌顶。乃应具足修行。非但得持明灌顶者之所堪也(云云)此文全依秘密曼荼罗品。大圣演说之。所谓当于大悲胎藏王乃至具足修行者。第五秘密坛所入深惠之人也。何以故。秘密惠已生故。是故此经云若真言乘深惠人此生志求无上果也。问。为应彼等故兼存有相说(云云)然者指何等法而云有相说耶。答。就之有种种不同。所谓若约曼荼罗而论之。择地造坛曼荼罗为有相。秘密曼荼罗为无相。若约护摩论之。外护摩为有相。内护摩为无相。若约持诵之法论之。世间成就持诵为有相。出世成就持诵为无相。如是先说有相而兼存无相。或先说无相而兼存有相。是即为利钝根劣惠之人。全非为利根深惠之人。故云为应彼等故兼存有相说也。问。若然者。何故世间成就品疏释世间成就之相云。又即自观其身亦同本尊。以三事等故名世间成就。尔时本尊及诸菩萨等随想而现随念而至随问而答。然后入修学出世真言之行。不如此者徒损其功无有益也(云云)又云若有众生欲得□□□□□□□□当依此品次第。□□□□□□□□□□□□如此文者。虽出世成就之人先依有相而修习。然后可修学出世真言之行。何云非为利根深惠耶。答。深惠之人者发如实菩提心安住自性清净金刚不坏决定智。更不倾动犹如须弥山。故经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疏云又如虚空远离戏论分别故无知解相无开晓相。诸佛自证三菩提当知亦尔。唯是心自证心心自觉心。是中无知解法无知解者。非始开晓亦无开晓之者。分别少分能所犹如微尘。即取法非法相不离我人众生寿命。岂得名为金刚惠耶(云云)既云分别少分能所等。岂深惠人缘心外之法而分别能所之相耶。若分别能所者不可名金刚惠决定智。故经说决定智圆满法句云虚空无垢无自性。能授种种诸巧智。由来自性常空故缘起甚深难可观。又云决定心欢喜说名内心处。真言住斯位能授广大果。又云等起自真实不生疑虑心常住于等引修行戒当竟。又此经持诵法则品说无相念诵云。行者应生决定意。先当一缘观本尊。又云于诸法本寂常无自性。中安住如须弥。是□□见□□□□□□□□□□□量勇锐无惑者宜□□乘□□□□□□□□□□□教修行不起于座三摩地现前(云云)如是等经论疏等文说今真言乘最无上甚深智之人所发决定金刚惠也。若取少分外相全非深惠人。但至世间成就品疏文。为本立久修有相有缘之行不知内心离相瑜伽之人令引入出世真言之妙行非作如是说。非直入直满如实行者也。
  三从右阿下明译者会意省略。中翻译家者指善无畏三藏和尚也。阿阇梨者圣者等者。和尚面奉对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禀受此供养次第法。而传来弘通故。指文殊而云阿阇梨也。
  四从又说下。明复释要句中。彼者阿字等者自证大智门也。缘生等者化他大悲门也。句者法也者悲智满足门也。次依于真实等者明阿字实义。缘生者等者明阿字圆明随机示现也。内心支分者等者境智同际故境即智也。故云能证智也。离攀缘者等者。常恒安住不生不灭之实际故云沉心本不生理也。
  五从问唯下明问答决疑。中自有三问。初问沉心之妙用有无。故云问唯□□□□□□□□□能沈圆明海应□□尔也故。□□□□□□□□。第二问意谓。于不生理处有色心耶而问也。答意谓。若能用其印等者。两手合是理智冥合义故也(更问)第三问意谓。阿是本初不生而离能造所造之相。然于其本不生之前。有何物向此阿字本不生本法而呼造本生之名耶而问也。其答自有二种自可见。故此供养等者正以一卷所诠一大事而结归。第三秘密中深秘也。故云故此供养乃至一大事也。其秘秘中深秘者不出二句法句及一偈优陀那。故云所谓彼于乃至有相说也。此文者此供养次第法疏二卷是也。随分者十地犹非究竟极满故云随分。穿阿赖耶识之崛藏而示平等法界之圆明。凿三毒热恼之干地流不生一味之甘水。故云穿凿也。愿此文者明劝末学而三密相应令证本不生之实际也。所谓见者身密也。触者耳触即语密也。知者意也。问经修行者综括上下文义耳(云云)然者其综括之意如何。答今经是秘之中秘密之中密。故如来为治慢法之者次第相续而不说。故疏云此经圣者所秘□不明□□□□□□□□□资面授深惠□□□□□□□□□□□□无相浅深之机缘等。殷勤综括一部始终之文义可成一大事因缘也。是故疏十七云。此经皆前后相成共为一事绮互其文。行者甚须相照览乃可知之(云云)故云修行者当综括上下文义耳也。△倩以如来对萨埵而开十万。大圣因无畏而现供养。疏主面谒和尚禀宗眼。造供养疏二卷润末代。爰小僧从先师当相承经仪七轻两疏二十二卷。因兹先师存生之时奉命随分录三十五帖钞。明师印可随喜名为妙印钞。阇梨入寂之后及元德年中。为报师德为救末第而加再治成八十卷。其旨趣有先本耳。然间门第等频记调一部经仪之宗源可示于末叶之由求请发言及数度。仍去历应第四(辛巳)八月二十一日。虽多冥显之惮偏存弘通不顾越法。谨以初执笔。虽然昼疲于造塔而不暇调文句。夜沈于老病而不能案义理。才志之计隙而继文忍疲而省义。凡愚草成八卷。号为供养次第法疏私记。老眼弥暗不能再治冀有智后学随义宜□□□□。
  仰愿八叶心莲台 遍观金持第一院
  文地除虚第二重 释迦二乘五类天
  五智十六惠门尊 四八四摄定门妃
  并及三国相承祖 各愿本誓垂哀愍
  知见弟子行愿心 所记文义契佛意
  利益群生发大心 恒修不退平等行
  同证不二圆明海 普现色身遍法界
  三世常恒无穷尽 愿以弘通深法力
  分报累代付嘱恩
  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私记卷第八

  此私记八卷(复四帖)从醍醐报恩院僧正御寄附也(其状添之)
  于时延宝二年六月

12345678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more
联系我们
  • 45-47 Auburndale Lane,Flushing, NY,11358,USA
  • 718-461-1052 (证仁法师)
  • wenmao68@hotmail.com
  • www.xifangju.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西方居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opyright © 2000-2017 Metropolitan Buddhist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