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0 74.P0026 东大寺戒坛院受戒式 (1卷)〖日本实范撰〗

2018-9-23 11:40 840 0
简介
2350 74.P0026 东大寺戒坛院受戒式 (1卷)〖日本实范撰〗 《大正藏》第74卷  No. 2350  东大寺戒坛院受戒式  一戒坛院庄严敷设  先坛上辨香花灯明等  次塔前向北置二座(拟沙弥戒和上 ...

2350 74.P0026 东大寺戒坛院受戒式 (1卷)〖日本实范撰〗

《大正藏》第74卷

  No. 2350
  东大寺戒坛院受戒式

  一戒坛院庄严敷设
  先坛上辨香花灯明等
  次塔前向北置二座(拟沙弥戒和上羯磨师)

  坛上西南角空座前置二座(一高座。一礼盘拟讲遗教经)。
  坛上北西二面设十师座。
  塔东干二处设二教授师座(半叠也)。
  下层坛南西二面敷小十师座(但十师登坛已后敷之)。
  堂前设和上十师座(拟请师时)。
  堂东户外设问难座。
  东近廊设呼立名帐师内着衣众座。
  中门西胁设授衣众座。
  中门设纲所省寮座(纲所西。省寮东也)。

一最初法式

  先放诸寺可集受者牒等事(可依本式)。
  次堂达等小十师于讲堂前持尺令看衣钵座具针筒漉水囊等可作之事。依律文教训既毕(此名外看衣)。
  次依寺解文随年齿亦就师主座次各各寺寺次第结番帐文进三司使押书(度授堂达师等)三人为番。亦二人为中。正一人为上(云云)彼受者生年不满二十岁者。及衣钵非法座具非法等不如法者。小十师当此时皆细检察取舍。如法择定教训准律文行之。
  次堂达二人诣和上房定色已后。作连请书一枚即请定。十一座中上五座为和上二羯磨二教授师。次二座为沙弥戒和上羯磨师。次一座为讲遗教经师。次一座为说相师。次一座为说净主。最后一座为作时师(已上请文注之。各取奉了)小十师中上二口堂达师。次四口授衣师。次一口呼立名帐师。次三口内着衣师(堂达已下以言差定)。

一请师次第

  先堂达二人引烈八口小十师到立南中门内。三司使专寺别当(专寺别当依古注之。近代绝耳)相共而召入受者(此云后烈见。初烈见在最初法式中)依次东遣一番。西遣一番。如斯东西互入并居左右廊内阶石。小十师各五僧东西别立教坐而已。
  次堂达诣和上房消息。申惊大十师毕。
  次打钟(三下长打)。
  次和上大十师共引烈从西廊内阶石。手执香炉肘系坐具。令弟子持衣钵。徐进赴戒坛堂西近廊矣。当此时小十师教东西受者令申南无。起居礼拜。
  诸师从近廊南阶石向东行步到着堂前座(弟子等从近廊西端下坛参堂前。各受香炉。暂间待之)诸师自手敷坐具。向堂执香炉。起居三拜已。向南并坐即自手取净履移置座北(此时衣钵置座了。弟子等退去)。
  次东西堂达各引率四口小十师任短策交名各方校合受者名面了。即还到中门之中间向北并立。先东堂达白云。东方受者尔许番。西堂达白云。西方受者尔许番。又东堂达白云。都合尔许人。次告示省寮官人俗类令出中门外暂立(至请师了)纲所三人专寺别当等留坐中门内本座而已。
  次堂达小十师各五口分立东西受者后(伺节节令起拜。胡跪合掌低头合目答申)远远所所分立教悟受者令奉请之。
  次东羯磨师捉香炉唱云。诸受者应奉请和上。和上是得戒根本。归依此师正发大戒。东第一座某寺某大德奉凭汝等具足戒和上。所以汝等先立三礼(小十师教三拜唱南无已。胡跪合掌)然后当起殷重心奉请。理须各以自言奉请。而未知方轨。故教汝。汝当一心承顺我教。即教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和上。愿大德为我作和上。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和上讣云。受诸所请。受者同音各云顶载持(乍居一拜)。
  次东教授师捉香炉唱云。诸受者等羯磨阿阇梨者是受戒正缘。若无此人秉于羯磨。则大地尘沙戒法无由得生。故须起增上殷重心如教奉请。从东第二座某寺某大德为东方受者等为羯磨阿阇梨。从东第三座某寺某大德为西方受者等为羯磨阿阇梨。所以汝等先立三礼(小十师教三拜。南无胡跪合掌)然当奉请。即教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羯磨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羯磨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二羯磨师讣云。受诸所请。诸受者各云顶载持(一拜)。次西羯磨师捉香炉唱云。诸受者等教授阿阇梨者是发汝具戒缘起方便并因此师教授引导。故须起殷重心如教奉请。从东第四座某寺某大德为东方受者等为教授阿阇梨。从东第五座某寺某大德为西方受者等为教授阿阇梨。所以汝等先立三礼(小十师教三拜。南无胡跪合掌)然当奉请。即教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教授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教授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一教授师讣云。受诸所请诸受者各云顶载持(一拜)。
  次西教授师捉香炉唱云。诸受者等。夫羯磨法非是独秉。必取七证证无错谬。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故须起殷重心如教奉请其七证者奉置和上随一羯磨二教授师余七人是也。随一羯磨者。东羯磨师秉圣法时。西羯磨为证戒师西羯磨师。秉圣法时。东羯磨为证戒尊师。所以汝等先立三礼(小十师合掌)然当奉请。即教请云。
  诸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诸大德为证戒尊师。愿大德为我作证戒尊师。我依诸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七证中第一大德讣云。诸大德受诸所请。诸受者各云顶载持(一拜)。
一入堂仪式
  先打钟(此时初开堂户以前不开之)。
  次大十师行烈戒坛堂西近廊奉待和上之间。令弟子持香炉衣钵坐具草座净履。各加实检了。
  次和上大十师捉香炉着净履东教授师为引头。从近廊南阶石(童子等撰留廊内了)徐行步过堂前至南面东一户。即入从南面东桥登下层坛左绕一匝已。引头教授师回至南面西桥向北而立。自余诸师各香炉授弟子。自手敷坐具已。同时起居三拜。即起帖坐具了。然各卓立具修威仪。广运心想请十方现在诸佛诸大菩萨声闻僧众普会戒坛天龙八部遍满虚空。然从南面西桥登坛上。左绕塔一匝已。引头教授师至塔坤角。去菩萨座八尺许向西而立。即和上为初。结三人为一番。三番尽九人。最后一人与引头教授师结二人为一番。每番各当引头前敷坐具。礼三菩萨座。礼已且至本座依次而坐(以东为上)皆坐已俱起捧香炉三拜。
  次小十师具修威仪。从坛下左绕一匝巳。从南面东桥登下层坛。更一匝回礼佛三拜。依次而坐。
  次堂达从南面东桥却下引受者。从南面西桥登下层坛。左绕即在东西二面。礼佛三拜已依结番次而坐。

一授沙弥戒
先打钟

  次沙弥戒和上羯磨二师起座从南面西桥下立下层坛。手捉香炉(使弟子塔前座敷草座置衣钵。)即烈行正南方。从南面东西桥登。各至其座共立捧香炉三拜已坐。
  次羯磨师打磬三礼。如来呗(下音)略神分
  次表白云。白诸求戒佛子等。戒是度苦海之船筏入菩提之翼也。三乘行从此而始。定慧业由此而生。故受戒者有得脱期。不受者不能出离。能受能持定得菩提。四分五分十诵僧祇四部律意必先受十戒。然后得具戒。不同外道一往顿受。佛法如大海。渐深渐入也。抑发得戒依和上大慈。是故应某大德奉请沙弥戒和上。即教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请大德为和上。愿大德为我作和上。我依大德故得受沙弥戒。慈愍故(三请)和上答云好。
  次和上教云。得戒依羯磨师。是故应某大德奉请沙弥戒羯磨师。即教请云。
  大德。一心。我某甲请大德为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沙弥戒。慈愍故(三请)羯磨师答云好。

  次劝请

  至心劝请三宝田  毗尼教主释迦尊
  波罗提大叉甚妙典 豆田耶等诸圣众
  还念本誓来影向  证知证诚愿成辨
  至心忏悔三业中  造作众多无量罪
  唯愿三宝尽消除  至心发愿我决定
  速证无上大菩提  法界众生亦如是

次教受戒体云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今随佛出家。某甲为和上。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今随佛出家已。某甲为和上。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结)。
  次为说戒相云。
  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下同)。
  尽形寿不偷盗。是沙弥戒。能持不。
  尽形寿不淫泆。是沙弥戒。能持不。
  尽形寿不妄语。是沙弥戒。能持不。
  尽形寿不饮酒。是沙弥戒。能持不。
  尽形寿不着花鬘香油涂身。是沙弥戒。能持不。
  尽形寿不歌舞倡伎亦往观听。是沙弥戒。能持不。
  尽形寿不高广大床上坐。是沙弥戒。能持不。
  尽形寿不非时食。是沙弥戒。能持不。
  尽形寿不捉生像金银宝物。是沙弥戒。能持不。
  是沙弥十戒。尽形寿不得犯。
  南无登霞圣灵成佛道。
  南无令法久住利有情。
  南无圣朝安稳增宝寿。
  南无天下安稳常丰乐。
  南无坚持十戒无缺犯。
  南无生生世世忆持不忘。
  南无大悲护念成御愿。
  回向大菩提。

一讲遗教经

  先打钟
  次登高座(先着礼盘三礼。然升高座)。
  次法用(十师中堪能梵呗。小十师中一人散华)。
  次讲师唱云。挂畏建立伽蓝庄严坛场。
  登霞圣灵及以开辟以来御灵尊灵等奉送净土菩提(摩诃毗卢舍那佛各一切诵)。
  令法久住利益众生故(释迦佛名一切诵)。
  梵释四王龙神八部伽蓝护法当所明神国内一切神等奉为法乐庄严(般若心经一切诵)。
  奉为圣朝御愿成就(药师佛名一切诵)。
  奉为太上天皇春宫太子御愿圆满(药师佛名一切诵)。
  大臣公卿文武百官善愿圆满(药师佛名一切诵)。
  天下安稳万民丰乐(观世音菩萨名一切诵)。
  敬白三宝界会诸求戒佛子等。今敷鹤林之法座开遗教之妙旨。夫以护戒之力寔优。度海之大士惜浮囊于罗刹。持禁之德至高。草系之沙门显曝身于旷野。所以释迦大师从鹿苑度陈如至双林化须跋。专叹戒法为万善初基。特崇尸罗为七众庄严。今此经者是释迦世雄最后之遗训。能仁善逝临终之极说。导释众之指南开戒行之妙门也。比丘因此调身口七支于内外。新学以之寂三业愤动于四仪。故今登坛受具之始讲此妙典。令新戒佛子等闻未闻法发渴仰诚。仰乞十方三世薄伽梵。豆田耶等诸菩萨三乘一切贤圣等本愿大悲降临此。讲经法事证知证诚。圣朝御愿成辨。

  至心劝请三世佛  毗尼教主释迦尊
  教授弟子遗教经  豆田耶等诸菩萨
  还念本誓来影向  证知证诚愿成辨
  至心忏悔无始来  三业所作无量罪
  今对三宝十力前  至心发愿我决定
  速证无上大菩堤  法界众生亦如是

佛临般涅槃略说遗教经

  将释此经略开三门。第一述大意者。夫以善逝医王尸罗之风扇三有而除热恼之尘。遍知能仁木叉之雨洒法界而润无上之芽。浩汗善权岂得测乎。今此经者此乃三世诸佛真实遗言。初心菩萨入道要门。听闻之者护鹅珠。修行之者存浮囊。经之大意盖如此矣。
  第二释题目者。具三种觉名佛。趣岸不久为临。戒本云垂义。同临也。栖心灭故名般涅槃。约繁云略。金言称说。最后约言名遗。略训法要云教也。经者如常。总云佛临般涅槃略说遗教经。
  第三判释本文者。今此经中建立菩萨所修行法。略有七分。一经曰释迦牟尼等者序分也。二经曰汝等比丘于我等者修集世间功德分。三经曰汝等比丘当知等者成就出世间大人功德分。四经曰汝等比丘于诸等者显示毕竟甚深功德分。五经曰汝等比丘若于等者显示入证决定分。六经曰于此众中等者分别未入上上证为断疑分。七经曰汝等比丘常当已下离种种自性清净无我分云。
  南无登霞圣灵成正觉南无圣朝安稳增宝寿南无天下安稳万民丰乐南无大悲护念成御愿。
  次回向(或回向前誓句)后呗。

一教发戒缘

  东羯磨师教诸受者云。未受戒前恶遍法界。今欲进受。翻前恶境并起善心。故发戒所因还遍法界。故善生经云。众生无边故戒亦无边。大地等无边戒亦无边。萨婆多云。新受戒人与佛齐德。十轮经云。瞻卜虽萎胜一切花。破戒比丘胜诸外道。智论说言。受戒而破。初入地狱后得解脱。不受戒者永沈苦海。毁犯尚尔。况清净持。当发上品心得上品戒。若下品心乃至罗汉戒亦下品。上得心者当发是心。我今发心。受戒为成三聚净戒趣三解脱门正向泥洹果故。又为引导众生令至涅槃令法久住故。是为上品心。
  所集诸僧无问大小普听遗教。欲受戒者亦听发戒缘讫。堂达引彼至南面东桥。却行而下。出东外行立。若未解威仪者堂达一一指授而已。
  一堂达引受者安置戒坛外眼见耳不闻处。
  (应令受者反被七条。而近来唯隐其绪也。戒坛图经云。当东阶南设席拟问遮难。云云。而今安置堂东户外。又其来久也)。

一单白差问缘人

  先和上自手打磬。若作弹指为起法由。
  先和上作和僧。即问云。僧集不东羯磨师答云已集。
  问云。和合不。答云。和合。
  问云。未受具戒者出。答云。无未受具戒者。
  问云。不来者说欲。答云。无说欲者。
  问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为某甲等作受──大戒羯磨(手持受者交名)。
  东羯磨师问云。众中谁等能为某甲等作教授师二教授师各答云。我某甲能(本律此问中无等言。又唯一人答之。而今问置等言。答有二人者。是于问遮难用二人之故也。)
  东羯磨师单白云。
  大德僧听。彼某甲等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东教授师名)某甲(西教授师名)为教授师白如是(一白中唱二名。例彼自恣差五德白也)受者交名别别切分为别短策。未作法前各别授与二羯磨师。由此和僧及白之中怙入其名也。
  一出众问缘
  先东教授师本座置衣钵香炉等。但持受者交名起至东羯磨师前。敷座具三拜已。
  即起以座具敷置塔东座上(西教授师塔干座也)还至羯磨师所请取短策(数枚短策计请之。次呼起堂达师在坛北下层。相共羯磨师审定名字等而已)。
  即从南面东桥下着东近廊座。自敷草座坐已。次呼立名帐师以名帐合受者面。
  次内看衣师收漉水囊等。只令持三衣钵坐具。次东教授师随其交名召受者等。教敷坐具。及申手内而坐。应慰诱言汝等莫恐惧。须臾将汝等着高胜处(批云。堪为道器位登僧宝。是为高胜处)则执彼尼师坛为受持已。令在上坐。语言。此坐具如塔之基。今受授即受持五分法身之基也。次执五条语言。此名安陀会。指身所著云。此名郁多罗僧。执大衣云。此名僧伽梨。此三衣名一切外道所无。三衣如次断三毒惑。灭三业罪。次执钵语言。此名钵多罗。恒沙诸佛标志也。如是衣钵应当受持。即问云。此衣钵是汝等物不。答言是。即幞衣钵已应语言。善男子等谛听。今是至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等。随我问答。若不实者当言不实。若实言实。即问云。
  汝等不犯边罪。汝等不污净戒比丘尼。
  汝等不贼住。
  汝等不破内外道。
  汝等不黄门。
  汝等不杀父。
  汝等不杀母。
  汝等不杀阿罗汉。
  汝等不破僧。
  汝等不出佛身血。
  汝等不非人。
  汝等不畜生。
  汝等不二形。
  一一答言不。
  问已应语言。善男子等十三难已无。更问诸遮。
  汝等字何  答言某甲
  和上字谁  答言某甲
  年满二十  未答言满
  衣钵具不  答言具
  衣等父母听不  答言听
  汝等非负债不  答言非
  汝等非奴婢不  答言非
  汝等非官人不  答言非
  汝等是丈夫不  答言是
  汝等有五种病不  答言无

  善男子等既无遮难。定应得戒。如我今问。僧中亦当问。如汝等今答。僧中亦当答。应教起立。威仪齐正着履。揲坐具安臂上。幞衣钵置手中已。语言。我至僧中为汝等通信。若众许可我当举手召汝等可即来入。
  已上东教授师行事也。西教授师可准之。

一单白唤受者入众

  东教授师如常威仪起将受者至东二户阈外向北并立。然独行从下层南面东桥登至层上。西转从上层南面西桥登。东转当佛前三拜已。东转北回。至东羯磨师前去八尺许立。当作白云。
  大德僧听。彼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问竟。听将来白如是。

  作白成就答西教成就

  白已。东教授师至南面西桥上举手呼言。某甲等来。受者等依召即来。从下层东桥上。西回至第二层西桥而上。教授师将至羯磨师前向北并立。各取衣钵并置羯磨师前。只令持坐具将至三菩萨座前。取彼坐具敷令并坐。教云。此是三菩萨之座也。此三菩萨请佛起受戒等之首。于戒有功故应称名奉拜。

  南无头田耶菩萨南无楼至菩萨
  南无马阑耶菩萨

  三拜已。教授师怗彼坐具令持受者。还至羯磨师前。助敷坐具令在上。总礼诸师三拜已。右膝着地合掌。

一正教乞戒

  东教授师至羯磨师前右膝着地。整受者衣服安慰其心言。恳至诚仰凭清众。求哀乞戒。此戒法胜故六道中唯人得受。彼天王梵王常作念言。何时得受具戒。由报障故不得受戒。汝等今生人中无诸遮难。当发增上善心乞戒。须臾之间入三宝数。但乞戒由汝等自心。而未晓方轨。故佛教我引导汝等。汝等当逐我语。
  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愿僧拔济。我慈愍故(三说。乍坐一拜。南无)。
  教授师教已。就塔东座待羯磨师所作而已(西教授师行事准之。但就塔干座也)。

一单白和僧

  东羯磨师当白云。
  大德僧听。此某甲某甲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某甲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

西羯磨师准之

一正对众问

  东羯磨师应取受者衣钵一一提示言。此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及钵多罗。若借来者不得戒。实是汝等物不。答言是。应语言。善男子等谛听。今是真诚时。实语时。今随所问汝等当实答。恐屏处有滥故。同前教授师问对大众一一问汝等。当还同彼答一一答。
  汝等不犯边罪(一一具问如前)答言不(一一具答如前)。汝等字何(一一具问如前)答言某甲(一一具答如前)。

西羯磨师准此行之。

一正受戒法

  东羯磨师语受者云。善男子等汝等遮难并无。众僧同庆。当与汝等大戒。但深戒上善广周法界。当发上品心得上品戒。上品心者如前缘云。今受此戒为趣泥洹果伺三解脱门成就三聚戒令正法久住。此名上品心。今当尘沙戒法住汝等身中。若此戒法有形色者。入汝等身时作天崩地裂之声。由是非色法故。今汝等不觉。汝等当发殷重心。勿得懈慢。今为汝等作羯磨圣法发尘沙戒善。汝等不闻。外道仙人用咒术力尚能移山填海回天转日。岂况如来六道之师所说圣法而无此力。今一白三番羯磨世尊口出。我今传此当发汝等戒体。汝等须知之。便白僧云。众僧慈悲布施某甲等具足戒。愿勿异缘令他不得。白已四顾望云。众僧如法听作羯磨。
  大德僧听。此某甲某甲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某甲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某甲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授某甲某甲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上。白如是(作白已。问僧成就不。僧中知法者答云成就)。

  作白成就不 成就

  语受者言。已作单白了。众僧皆随喜。当作初番羯磨。即依此羯磨力法界戒善并皆动转。莫令心沈举。应用心承仰。又白僧云。当听羯磨。
  大德僧听。此某甲某甲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某甲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某甲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僧今授某甲某甲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上。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某甲某甲授具足戒。某甲为和上者默然。谁不忍者说(问云成就不。答云成就)。
  告受者言。已作初羯磨。众皆默可。当作第二番羯磨。依此羯磨力法界戒善并举集空中当汝等顺。当起忻心勿纵怠意。白僧云。听羯磨。
  大德僧听。此某甲某甲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某甲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某甲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僧今授某甲某甲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上。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某甲某甲授具足戒。某甲为和上者默然。谁不忍者说(问云成就不。答云成就)告受者言。已作二羯磨。众僧并和合。余唯一羯磨在。谓第三番羯磨。依此羯磨力法界诸功德当入汝等身心。
  汝等当身总尽虚空界心摄三有众生并欲持护三世佛法。汝等不起座发得二百五十四万二千戒成大比丘僧唯在此时。慎莫余念。白僧云。愿僧佐助慈济受者。
  大德僧听。此某甲某甲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某甲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某甲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僧今授某甲某甲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上。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某甲某甲授具足戒。某甲为和上者。默然。谁不忍者(问云成就不。答云成就)僧已忍。与某甲某甲某甲授具足戒。某甲为和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西羯磨师如之)。

一说戒相

  先东教授师令起三拜即立。助令怗坐具。持衣钵将至说相师前。令敷坐具三拜已。右膝着地合掌(教已。就塔东座待说相了。西教授师如之。但塔干座也)。
  次说相师语言。善男子等。汝等受具足戒已。必谨奉持。佛世难值。正法难闻。人身难得。奉戒者难。能受能持修道会圣。必须依佛正教顺受随学。五夏已来专于律部。若达之后修定习慧会正可期。善男子等谛听。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说四波罗夷法。
  汝等一切不得犯淫作不净行。汝等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
  一切不得盗。汝等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
  一切不得故断人命。汝等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
  一切不得妄语。汝等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
  次为说四依法云。善男子等谛听。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说四依法。
  一依粪扫衣。汝等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
  二依乞食。汝等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
  三依树下座。汝等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
  四依腐烂药。汝等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
  次为说云。汝等谛听六念法。
  第一念知日月大小法。
  第二念知食处法。
  第三念知夏之大小法。
  第四念知衣钵有无净施法。
  第五念知别众食法。
  第六念知病之有无法。
  次东教授师教三拜已(此次戒牒赐讣立暑月了)如前威仪将至作时师前。取六念文等入彼钵上了(须记时节。了至量碍。而随时略之耳)。
  西教授师准之。
  次受者从西面南桥下出堂阈外。向西回行北。东转行到三司前。被记受了。即入授衣师幕中三拜。授衣师轮转一人说受文。三人助教之(受三衣钵坐具文。授衣师各可持之)。
  安陀会(文)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名。此安陀会五条衣受一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
  郁多罗僧(文)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名。此郁多罗僧七牒衣受两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
  僧伽梨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名。此僧伽梨二十五条衣受四长一短割截衣持。三说)
  钵多罗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名。此钵多罗应量受常用故。三说)
  受者从幕内出还诣坛堂。从西胁户入阈内。向三菩萨座三拜(每拜相留南无。不称菩萨之名)然后衣钵坐具系肘出堂。

  一诸师出堂

  东教授师执香炉起。至西面北桥头立。引和上十师下桥修下层。南出东回当佛像前三拜。便从下层东桥下。南出雁行去。

  已上式竟

  戒是佛法寿命。众生福田。三学依之立。七众因之成焉。有云。若总受三聚净戒者。虽不别受比丘别解脱戒而成菩萨比丘性。地持等说。摄律仪戒中有七众别解脱戒。故净影破云。此义不然。菩萨戒中虽复通摄七众之法。一形之中不可并持七众之戒。随形所在要须别受。如人虽复总求出道随人何地别须起心方便趣求。此亦如是(云云)道璇和上同净影意也。故大小乘一切苾刍皆别得其别解脱戒成苾刍性。故智论云。释迦法中无别菩萨僧。
  是故文殊弥勒等出家菩萨入声闻众次第而坐(云云)此亦显示菩萨苾刍受具成性齐声闻也。而受得其别解脱戒。在世圣人虽逆见谛善来等得。灭后凡夫但可依于白四羯磨。是故大唐鉴真和上天平胜宝年中来朝。契皇帝心建此戒坛。依白四法度诸苾刍。以为住持佛法镇护国家之大基耳。其后三百六十余年于今矣。人浇法废此有若无。慕道之宾谁不恻乎。私披宣师四分律钞。觉师钞批。恽师毗尼讨要。并大唐戒坛图经。本朝法进式等。抄出兹草一卷了。然本文畅大纲任众目学者。末书调众目。让大纲诸师。今则俱依不恣愚意。但末世行用根本尚厌繁。枝条必可略。故入堂省数返为一度。说相约后仪附戒体。此虽有稍异又非无凭据。犹恐季代招无顾谤。如戒坛图经云。此之威仪圣所行法。隐既久。执生常者谓是新仪(云云)斯言诚哉。时保安三年八月四日记之。
  此式者第七十四代鸟羽天皇御宇保安三年千寅中川实范大德被造处欤中古戒律相承名哲其人也。
  于时宝历十庚辰岁三月二十五日此式书写之为令法久住而已。

  三论末叶权大僧都成杲
  天保六乙未年五月以成杲大僧都御本书
  写了大法位得业永伦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more
联系我们
  • 45-47 Auburndale Lane,Flushing, NY,11358,USA
  • 718-461-1052 (证仁法师)
  • wenmao68@hotmail.com
  • www.xifangju.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西方居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opyright © 2000-2017 Metropolitan Buddhist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