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 78.P0420 天圣广灯录(三十一卷)〖宋·李遵勖敕编〗

2018-9-29 09:24 21838 0
简介
1553 78.P0420 天圣广灯录(三十一卷)〖宋·李遵勖敕编〗 卍新续藏第 78 册 No. 1553 天圣广灯录  福州开元禅寺住持传法赐紫慧通大师 子一谨募众缘。恭为今上 皇帝。祝延 圣寿。文武官僚 ...

1553 78.P0420 天圣广灯录(三十一卷)〖宋·李遵勖敕编〗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
  叙天竺释迦佛下录
  释迦牟尼佛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
  天竺祖师八人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第二祖阿难尊者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 第六祖弥遮迦尊者
  第七祖婆须蜜尊者 第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天圣广灯录卷第三
  天竺祖师七人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第十祖胁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第十二祖马鸣尊者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天圣广灯录卷第四
  天竺祖师七人
  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第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天圣广灯录卷第五
  天竺祖师五人
  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天圣广灯录卷第六
  中国祖师一人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
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唐朝祖师五人
  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 第三十祖僧璨大师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
  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八
  中华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下法嗣
  潭州南岳山观音院怀让禅师
  潭州南岳山观音院怀让禅师下法嗣
  江州马祖道一大寂禅师
  江州马祖道一大寂禅沙下法嗣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下法嗣
  筠州黄檗鹫峰山断际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九
  洪州大雄山百丈智海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四世
  筠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镇州临济院义玄慧照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一
  镇州临济院义玄惠照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二
南岳观音院怀让禅师第五世
  镇州临济院义玄惠照禅师法嗣(十人见录)
  魏府大觉禅师 镇州宝寿沼禅师
  镇州三圣惠然禅师 齐耸禅师
  定州崔禅禅师 镇州万寿禅师
  涿州秀禅师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
  幽州谭空禅师 浙西善权彻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三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五世
  临济惠照义玄禅师法嗣(十四人见录)
  云山禅师 襄州历村禅师
  金沙禅师 鄂州灌溪志闲禅师
  沧洲米仓禅师 新罗国智异山禅师
  允诚禅师 ?州克符道者
  桐峰庵主 杉羊庵主
  虎溪庵主 覆杯庵主
  定上座 奯上座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四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六世
  魏府大觉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庐州大觉禅师 庐州澄心闽德禅师
  荆南府竹园山禅师 宋州法华院禅师
  镇州宝寿沼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 镇州第二代宝寿禅师
  镇州三圣院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镇州大悲禅师
  ?州克符道者法嗣(二人见录)
  镇州谈空禅师 际上座
  魏府兴化院存奖禅师法嗣(五人见录)
  汝州宝应禅院颙禅师 淄州水陆禅师
  太行山禅房院克宾禅师
  魏府天钵禅师 守廓上座
  鄂州灌溪闲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池州鲁祖山教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五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七世
  汝州宝应禅院颙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汝州风穴山延沼禅师 汝州颖桥安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六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七世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郢州兴阳山静禅师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八世
  汝州风穴山延沼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汝州广惠禅院真禅师
  汝州宝应禅院省念禅师
  凤翔府长兴禅院满禅师
  潭州灵泉院禅师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九世
  汝州宝应禅院省念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汝州首山乾明院怀志禅师
  汝州叶县广教院赐紫归省禅师
  析州铁佛院智嵩禅师
  汾州大中寺太子院赐紫善昭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七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九世
  汝州宝应禅院省念禅师法嗣(八人见录)
  襄州谷隐山蕴聦禅师
  并州三交承天院赐紫智嵩禅师
  汝州广慧院真惠元琏禅师
  剑门黄檗谧禅师 池州仁王处评禅师
  隋州智门回罕禅师 潭州南台契旷禅师
  襄州鹿门赐紫惠昭山主
  汝州叶县广教禅院归省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汝州宝应禅院法昭禅师
  唐州大乘山惠果禅师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汾州太子院道一禅师 筠州东禅院守芝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八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九世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袁州南园山楚圆禅师 滁州琅瑘山惠觉禅师
  唐州龙潭智圆禅师
  蕲州龙华晓愚禅师(语句不录)
  襄州谷隐山蕴聦慈照禅师法嗣(十人见录)
  果州永庆院光普禅师 襄州凤凰山了同禅师
  桂州寿宁禅院惠灵禅师
  江陵府竹园山法显禅师
  彭州永福院延照禅师 唐州大乘山德遵禅师
  镇国军节度使捡校太保驸马都尉李遵勖
  苏州洞庭山翠岩禅院惠月禅师(所有言句列从缁录)
  湖州景清禅院居素禅师
  觉圆上座
  汝州广慧院真慧元琏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翰林学士工部侍郎杨亿
  袁州南圆山楚圆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潭州道吾山真禅师(语句不收)
  普照禅师修戒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九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七世
  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一十四人见录)
  韶州云门山法球禅师 韶州广悟禅师
  韶州长乐山政禅师 韶州佛陀山远禅师
  韶州鹫峰山韶禅师 韶州净源山真禅师
  韶州披云山禅师 韶州月华山禅师
  韶州双峰山真禅师 隋州双泉山郁禅师
  连州慈云山深禅师 庐山化城鉴禅师
  庐山护国禅师 庐山庆云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法嗣第七世
  韶州云门匡真文偃禅师法嗣(二十三人见录)
  岳州永福朗禅师 郢州芭蕉山弘义禅师
  郢州赵横山禅师 郢州纂子山庵主
  信州西禅钦禅师 庐州东天王广慈禅师
  庐州南天王海禅师 庐州北天王微禅师
  筠州黄檗山禅师 桂州觉华普照禅师
  益州铁幢觉禅师
  新州延长山禅师(后住龙景山院)
  眉州福化充禅师 眉州黄龙山禅师
  眉州西禅光禅师 蕲州北禅悟同禅师
  衡州大圣寺守贤禅师 舒州天柱山禅师
  韶州龙光山禅师 观州水精院宫禅师
  颖州罗汉匡果禅师 隋州智门山法觐上座
  韶州云门山朗上座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一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八世
  鼎州德山圆明密禅师法嗣(一十四人见录)
  南岳山南台寺勤禅师 鼎州文殊山应真禅师
  鼎州德山柔禅师 鼎州德山绍晏禅师
  鼎州文殊山宽禅师 鼎州普安山道禅师
  巴陵乾明普禅师 郴州乾明自兴禅师
  渝州进云山禅师 岳州乾明普禅师
  兴元府中梁山崇禅师 鄂州黄龙志愿禅师
  峨嵋山黑水寺承璟禅师
  益州东禅秀禅师
  隋州龙居山明教宽禅师法嗣(一十三人见录)
  蕲州五祖山师戒禅师 蕲州四祖山志諲禅师
  蕲州广教怀志禅师 襄州兴化奉能禅师
  唐州天睦山惠满禅师 鄂州建福智同禅师
  江陵府福昌重善禅师 舒州龙门山仁永禅师
  襄州延庆本禅师 唐州福安山惠珣禅师
  鼎州大龙山炳贤禅师 隋州双泉山琼禅师
  自岩上座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二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九世
  韶州白云山实性祥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韶州白云山福禅师
  韶州舜峰山韶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磁州桃园山曦朗禅师 安州法云院智善禅师
  韶州邓林山善志禅师 韶州大历山志?禅师
  观州青城山香林澄远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复州崇胜光祚禅师 观州青城香林信禅师
  隋州双泉山郁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鼎州德山远禅师 襄州含珠彬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禅师法嗣(六人见录)
  南岳山福严雅禅师 岳州乾明睦禅师
  邓州广济同禅师 韶州东平山洪教禅师
  安州延福处琼禅师
  潞州承天宝周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岳州巴陵鉴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襄州与化顺禅师 灵澄上座
  金陵清凉山明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庐山崇胜御禅师
  吉州西峰豁禅师(二人机缘语句不录)
  南康军云居山深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庐山莲华峰详山主(机缘语句不收)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三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九世
  鼎州文殊山应真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筠州洞山晓聦禅师
  南岳山南台勤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汝州高阳山法广禅师 潭州石霜山节诚禅师
  蕲州五祖山师戒禅师法嗣(九人见录)
  蕲州三角山怀澄禅师 筠州洞山自宝禅师
  蕲州十王怀楚禅师 蕲州义台子祥禅师
  舒州海会显同禅师
  庐江西禅文岫禅师(已上四人机缘语句不收)
  蕲州广教怀志禅师法嗣一人
  蕲州兴化友清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复州崇胜光祚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襄州延庆山子荣禅师
  苏州洞庭翠峰冲显禅师
  黄州护国崇寿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峨嵋山黑水寺承璟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峨嵋山黑水寺义钦禅师
  鼎州德山绍晏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鼎州德山志先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四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洛京灵泉院归仁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郢州大阳山坚禅师 襄州石门山遵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八世
  襄州广德山第二世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荆门军上泉院吉禅师
  鼎州梁山缘观禅师法嗣(六人见录)
  鼎州梁山第二世岩禅师
  潭州云岩山清眺禅师 澧州药山利昱禅师
  鼎州罗纹得珍山主 夹山大哥和尚
  襄州石门山惠彻禅师
  襄州石门山惠彻禅师法嗣(一十二人见录)
  襄州广德山智端禅师 潭州北禅寺显禅师
  滋州桃园山云屿禅师 潭州北禅寺怀感禅师
  舒州四面山宝津禅师 襄州广德山重智禅师
  凤翔府青峰山义诚禅师
  永康军景德院真禅师
  兴元府广教院绍荣禅师
  嘉州承天院义勤禅师 同州饶益寺法华禅师
  襄州石门山师筠首座
  郢州大阳山坚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潭州北禅寺契念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鼎州梁山岩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鼎州梁山第三世善冀禅师
  襄州谷隐山契俨禅师法嗣(五人见录)
  襄州谷隐山契崇禅师 襄州谷隐山法诲禅师
  襄州开解山重慜禅师 襄州鹫岭院怀坚禅师
  蕲州怀令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襄州谷隐山绍远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邓州广济院守方禅师 隋州护国院崇宝禅师
  怀安军云顶鉴禅师 潭州道吾山契诠禅师
  襄州广德山慧远禅师 澧州层山善来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五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九世
  郢州大阳山警延明安禅师法嗣(九人见录)
  蕲州四祖山惠海禅师 郢州兴阳山清剖禅师
  复州乾明禅院机聦禅师
  襄州白马山归喜禅师 衡州崇胜院智聦禅师
  南岳福严院审承禅师 南岳大广禅院隆禅师
  广州罗浮山显如禅师 蕲州灵泉院处仁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世
  南康军归宗诠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相州天平山第四代契愚禅师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七世
  郢州芭蕉山惠清禅师法嗣(一十二人见录)
  郢州芭蕉山遇禅师 郢州芭蕉山圆禅师
  郢州兴阳山法深禅师 郢州子陵行齐禅师
  彭州承天院辞确禅师 桂州寿宁院善义禅师
  郢州林溪山彻禅师 兴元府牛头山精禅师
  益州觉城院信禅师 郢州芭蕉山闲禅师
  郢州芭蕉山回遵禅师
  郢州子陵山超禅师(机缘语不收)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六
南岳山怀让禅师第八世
  彭州承天院辞确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益州□庆禅院海渊禅师
  润州罗汉院继宗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鼎州大龙山洪济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澧州钦山如静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八世
  安州白兆山通慧禅院怀楚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江陵府承天禅院宝昭正觉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九世
  江陵府承天禅院宝昭正觉禅师法嗣(十一人见录)
  果州青居山灵泉皓升禅师
  郢州林溪山兴教居祐禅师
  江陵府开福宝贤禅师 袁州崇胜志圭禅师
  鄂州黄龙山思卿禅师 澧州夹山省宗禅师
  江陵府彰法悟显禅师 澧州药山用和禅师
  澧州夹山仁秀禅师 澧州灵泉用淳禅师
  鄂州嘉鱼法珍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世
  彰州罗汉禅院仁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唐州龙潭从晓禅师
  庐山归宗寺柔禅师法嗣(六人见录)
  南康军罗汉院行林禅师
  明州天童山新禅师 杭州功臣山觉轲禅师
  温州西山护国禅院法端禅师
  湖州八圣寺清简禅师
  明州雪窦山资圣清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七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世
  台州天台山德韶国师法嗣(五人见录)
  杭州九由院庆祥禅师 杭州兴教寺洪寿禅师
  苏州承天永安院道原禅师
  杭州龙山开化寺行明禅师
  杭州西山奉諲山主
  洪州百丈山道常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庐州栖贤澄諟禅师
  苏州万寿禅院德兴禅师
  越州云门雍熙院永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世
  福州支提山雍熙寺了悟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杭州灵隐山玄本禅师 杭州灵隐山玄顺庵主
  福州支提山雍熙寺文翰禅师
  漳州西明山锡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台州天台山般若寺从进禅师
  越州清化山宝寿院志超禅师
  漳州法济禅院海蟾禅师
  漳州净众传先禅师
  抚州崇寿禅院稠禅师法嗣(四人见录)
  泉州灵台山令岑禅师
  杭州南山资国圆进山主
  杭州临安净土院惟素禅师
  明州天童山子凝禅师(已上二人语句不收)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一世
  庐山承天罗汉禅院祖师行林禅师法嗣(九人见录)
  湖州何山宣化院晓禅师
  袁州仰山太平兴国院择和禅师
  洪州龙沙章江院昭达禅师
  临江军建山惠力院绍珍禅师
  福州古田灵峰道诚禅师
  洪州大宁院庆璁禅师 兴国军延寿院惠禅师
  漳州报恩院传进禅师 袁州崇胜院楚齐禅师
  漳州净众禅院智然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漳州隆福禅院绍珍禅师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九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一世
  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道齐禅师法嗣(二十
  人见录)
  南康军云居山契瑰禅师
  杭州灵隐山南院慈济文胜禅师
  台州瑞岩院义海禅师 杭州龙华山悟乘禅师
  明州广惠禅院志全禅师
  明州大梅山居煦禅师
  处州南明山仁寿院惟宿禅师
  杭州龙华山宝乘寺有忠宝月禅师
  湖州报本禅院义鸟禅师
  南康军云居山惠震禅师
  润州甘露禅院真禅师 庐州惠日院达禅师
  明州大梅山保福居素禅师
  越州清化山宝寿子昌禅师
  衢州显圣寺居曜禅师 潭州兴化寺善能禅师
  荆门军清溪山清禅师
  潭州北禅崇胜寺觉宁禅师
  筠州东禅院清显禅师(机缘语句不收)
  杭州南山省堂主
天圣广灯录卷第三十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一世
  庐山栖贤宝觉禅师澄諟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杭州南山兴教寺惟一禅师
  真州定山惟素山主
  明州雪窦山惟则禅师(机缘语句不录)
  杭州功臣山觉轲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苏州西山尧峰院颢暹禅师
  苏州吴江圣寿院志升禅师
  杭州临江县功臣山开化禅院如禅师
吉州清源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
  杭州灵隐山文胜禅师法嗣(五人见录)
  杭州景德灵隐寺惠明禅师延珊
  常州荐福院归则禅师
  湖州何山宣化院惠忠禅师
  温州西山护国院崇禅师
  湖州景清院智荣禅师(已上二人语句不收)
  杭州龙华山悟乘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杭州灵凤山太平禅院惠端禅师
  岳州乾明院闲禅师(机缘语句不录)
  台州瑞岩义海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湖州海会禅院岳禅师
  明州瑞岩山开善院普禅师
  东京景德寺僧志言(附录)

  天圣广灯录都帙目录

No. 1553-A 御制天圣广灯录序   [宋实]

  惟大雄之阐教也。以清净为宗。慈悲救世。解烦恼之苦缚。启方便之化门。安住雪山。始阶于西域。飞行汉殿。遂通于东旦。彼土得道。何可胜言。此方承流。于是乎在。虽阴魔时有于侮伐。或示神通。而帝释常加于护持。无亏实相。自法眼受记。鞠多印心。佛衣不传。逮六祖而顿悟。牛头析派。续千灯而罔穷。繇兹惠炬益繁。法云滋荫。旁行梵学。转译华音。叩寂禅关。指迷觉路。了达者至乎离妄。超登者于以忘筌。为无所不通之明。处不可思议之首。

  历代
圣帝
明王。且有为之信向者矣。
我大祖之乘箓也。正法延乎住世。
我太宗之握纪也。妙供满乎诸天。
真宗皇帝。密契
菩提之心。深研
善逝之旨。
能仁之化。一雨溥沾。
外护之恩。一缨喜舍。朕嗣膺
景祚。子育群黎。将以欧富寿之民。居常奉
调御之本。丕冒
基构。虽祗席于
萝图。导引津梁。每钦惟于竺氎。此乃遵前王之道也。其可忽诸。

  天圣广灯录者。镇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李遵勖之所编次也。遵勖承荣外馆。受律斋坛。靡恃贵而骄矜。颇澡心于恬旷。竭积顺之素志。趋求福之本因。洒六根之情尘。别三乘之归趣。迹其祖录。广彼宗风。辨开士之迅机。集丛林之雅对。粗裨于理。咸属之篇。尝贡绀编。来闻扆坐。且有勤请。求锡于文。朕既喜乃诚。重违其意。载念
缚伽之旨。谅有庇于生灵。近戚之家。又不婴于我慢。良亦可尚。因赐之题。岂徒然哉。亦王者溥济万物之源也。其录三十卷。时景祐三年四月日赐序。

  No. 1553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

  镇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臣 李遵勖 编

  金仙以大法眼藏。谓之教外别行。故有授记然灯。付嘱迦叶。而贤劫次第。前有六佛。景德传灯录中。先已具载。今之编次。从因地以至传法来历。继自释迦佛以降。

  天竺释迦牟尼佛

  佛在舍卫城竹林精舍。阿难白言。如来往昔供养几佛求于菩提。复于何佛最初种诸善根。

  佛告阿难。我念过去无量劫中。阎浮提有一刹利王。名降魔冤。住莲华大城。十善化世。时有佛出世。号然灯。其王闻佛功德。躬迎供养。

  时雪山南有一大姓婆罗门之子云童。为五百婆罗门子上首。年十六。诸珍宝仙人受学毗陀等论。卒业辞还。仙曰。我法教中。弟子学道得成。应须厚报。云童曰。未审何物堪酬训道。仙曰。当须金宝瓶钵。杖盖革屣。悉用金装。云童答曰。我今唯此一身。仙若听我丐求。即来奉上。

  乃辞行。至输罗波奢大城之中。有一婆罗门名祭祀德。家世富饶。正设般遮于瑟。(无遮斋也)最后一日。云童至会。众久已钦名。欢喜逢迎。推为上座。受第一供养。云童收哒嚫已。持奉仙师。行至莲华大城。见严丽有若诸天集会。即问城人。欲何所作。答曰。汝不闻然灯如来出世。今降冤王请佛入城。故斯严洁。

  云童即自念。我今应往起居。酬仙未晚。又念。佛法唯重以法供养最为殊胜。我未具法。可赎华以奉供。

  时王裒市香华奉佛。不许私卖。云童求买。了不能得。忽于里巷见一青衣。名为贤者。密持七茎优钵罗华藏于瓶内。云童见已欢喜。乃出金钱买之。贤者曰。王禁私鬻华者。云童曰。愿潜辍五枚。誓不相忘。贤者曰。欲将何用。云童曰。我适闻然灯如来出世。志买妙华以为供养。贤者曰。若仁者能与我作未来因。长为夫妇。及出家得道。愿同修梵行。为汝弟子者。即与汝华。云童曰。善。我若行菩萨道。舍国城.妻子.头目.髓脑等。时卿能不作障碍者。即随汝愿。贤者曰。随喜所作。我无吝惜。即收金钱。付华五枚。并寄余华同奉予佛。

  云童持华。随王献佛。生希有心而发愿言。若我身得同佛身不谬者。是华住于空中。变大华盖。才发愿已。其华成盖。住虚空中。覆佛顶上。是时。天人各脱上妙宝衣。敷地供养。云童唯有所著鹿皮。亦以布地。众人骂辱。掷之远处。时云童怅然涕泪。自念孤穷。佛知其心。即变前途忽为泥泞。众皆避之。云童遽往泥中。敷鹿皮衣。仆面布发。愿言。佛及人天皆当践过。若如来不与我受菩提记。我终不起。

  时然灯佛与诸大众。徐步而来。先践其发。次履其身。顾大众曰。汝等不得辄践摩那婆身发。唯除如来。无可蹈者。复告云童曰。汝能发此广大誓愿。荷负如来。不惜身命。此是第二阿僧祗劫最初发菩提心之因地。自今已后。净修三业。行诸波罗蜜门。心不放逸。如救头然。三十七品具足八万圣行。怜愍众生。护持正法。三昧正受。观法无我。入甚深义。泽趣正觉。中无退屈。汝若能办是事。即自唱言。我能。

  时云童闻佛教诲。悲喜兼盈。三唱是言。我能。然灯如来始告曰。摩那婆。(此云善男子也)却后无数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具足十号。如我无异。既获授记。身意轻安。忽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向佛作礼。佛告云童曰。汝观东方。即见河沙诸佛为云童授泽定记。如是四维上下皆然。云童即礼佛足。愿求出家。然灯即为授具。十亿诸天。共持一发。归天供养。

  佛告阿难。尔时云童者。即我身是也。我从然灯佛所。第二发菩提心已来。常供养河沙诸佛。行菩萨道。以至成等正觉。

  余如本行经说。释迦自迦叶佛所。正念往生兜率陀天。位当补处。名护明菩萨。化知足天。即现五种衰相。二十八天俱来悲感。护明为说法要。断除攀缘。乃告金团天子。令选生处。有刹利灌顶甘蔗释种净饭王。劫初已来。轮王不断。堪为一生菩萨作其父王。其家具六十种功德。母亦具三十二胜相。(即天臂城释种。名善觉。女摩耶夫人也。摩耶此云净行也)护明菩萨下生。兜率诸天劝请。护明止曰。我常为汝等说一切有处皆是无常。如芭蕉坚。如借物用。会必别离。无有究竟。汝等沉醉。闻已旋忘。今更为汝说一百八法门。与汝忆念。(法门如经)护明乃一心正念。舍天寿命。

  时摩耶夫人于夜初分。遂白王曰。我从今夜。请受八关斋戒。玄除五欲娱乐。王即许之。摩耶夫人是夜梦菩萨乘六牙白象从空而来。入于右胁而住。(当[北士]姬周第五主昭王二十三年癸丑之岁七月十五日夜矣)。

  后及诞月。夫人游于园中。攀波罗叉树。菩萨从右胁而降生。(即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周行七步。目顾四方。分手指天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相者曰。太子具三十二相。有二种报。在家为转轮圣王。治四天下。出家成阿耨菩提。化三千界。以瑞异故。立名悉达多。(此云一切利成)复有阿私陀仙人。知佛出世。自天而来。至于王所。王命太子见之。仙人拱立而谓王曰。我及一切人天。应当作礼。菩萨若返礼者。头破七分。

  王曰。国之相师说有二种果报。未知决定是非耶。

  私陀曰。彼人妄说。今我诚言。此子出家。成正觉道。为人天师。转妙法轮。愿王善保圣子。福祐无疆。

  太子既生七日。摩耶遂薨。王选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令其傅育。年十九。王每虑太子舍家。为造三时殿。多方以娱之。时净居天知时已至。于虚空中告曰。昔菩萨在兜率天时。发大誓愿。愿度众生。今久处王宫。时已至矣。勿贪世乐。即说偈曰。

  世间事无常  犹如云出电  尊者今时至
  应舍家出家

  太子深厌纷华。始有四门游观。次第见生.老.病.死。屡咨父母。坚求出家。慈爱所钟。莫从其欲。太子是夜感五梦。始席此大地。枕以须弥。撮四大海水。置于手足。次则有草一枝。名为建立。自脐轮而至阿迦腻吒天。复见杂色四鸟。各从方来。至于足下。皆变白色。又有一兽。黧首白身。䑛太子足。最后见一粪壤。高峻如山。在上游行。不为溃染。

  净居天子复来告曰。诸天八部。遍满虚空。赞助法王。不宜久住。是夜三更。逾城而去。遂至迦蓝氏大仙所。

  仙人问曰。仁者发心。欲求何事。

  太子曰。我见世间生.老.病.死。三界爱缠。不能出离。我要成佛。度于未度。

  仙曰。善哉。贪爱者是世间大恶蛟龙。居众生心水。失一切善利。仁者顿能感寤。是大智人。即说偈曰。

  一切法胜唯有行  清净寂定不过心
  染着恩爱最冤家  诸有恐怖是老死

  太子问曰。诸根不定。云何调伏。

  仙曰。凡众生者。有其二义。一者本性。二者变化。本性者。谓地.水.火.风.空.我及无相。变化者。谓诸根境界。手足语言。动转去来。及以心识。若能分别此之二义。不生爱染。名为解脱。又复众生不了四种烦恼。贪着世间。一者无信。二者着我。三者有疑。四者无定。复说偈曰。

  山羊被杀因作声  飞蛾投灯由火色
  水鱼悬钩为吞饵  世人趣死以境牵

  复曰。若能离诸有相。即获无相。既若不生。即名非想。

  悉达闻已。默而识之。盖非究竟之法。安令我得至涅槃。说偈辞去。

  本无生老病死过  并及地火水风空
  湛然三世无师教  常净自然证解脱

  次至优陀罗二仙所。白言。大仙所行之法如何。

  大仙言。凡所于相及于非相。此是大患大痴。若正意思惟。独有微妙体性。寂定殊胜。至非想非非想处。命寿遐永。仙圣所居。

  悉达就彼二仙五年修学。知非究竟。即诣雪山。六年苦行。成等正觉。

  (今概举也)受大梵天王请。至鹿野苑中。始以四谛法度五仙人。憍陈如等。为劣解者。令出三界火难。说四谛法。而证声闻。如兔渡河。乘号羊车。为中根者。令观生死根本。因起无明。如是十二攀缘。轮回不息。使顺逆推究。灭无明根。证缘觉果。如马渡河。乘名鹿车。为大根者。顿开实相。直示菩提。即色即空。一则一切。修波罗蜜行。不住三轮。入萨婆若城。无亏四摄。次登十地。渐断三愚。等妙圆明。成大菩萨。如香象渡河。乘白牛车。

  如来经行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座。遂告云。吾以微妙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保护。传付将来。无令断绝。此大法眼藏。自尔为初。人嘱一人。不择凡圣。

  尔时。如来复为迦叶说是偈曰。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又曰。吾今以僧伽梨衣用付于汝。汝当护持。为吾传授慈氏如来。乃往拘尸那城娑罗双林示入涅槃。(娑罗树。行列四双。佛将圆寂。俄合为二。因名双树。色白如练。故名鹤树)复告纯陀曰。诸佛境界。皆悉无常。诸行性相。亦复如是。

  如来既以种种法要示教菩萨.缘觉.声闻。化诸天仙.外道。最后度须䟦陀罗。遗教后代。即广现神变已。右胁累足。北首而卧。入大寂灭定。应尽还源。

  是时大迦叶在外。最后而至。佛从金棺中出现双足。迦叶作礼已。人天众奉梅檀薪。终不能然。迦叶乃请如来三昧火自阇维之。即时金棺从七宝床外举。绕俱尸那城七匝。却还本处。化火光三昧而自焚之。阿泥卢豆等收舍利八斛四斗。贮以金坛。阿阇世王与八国诸王。各严兵护。散分起塔。人天供养。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
收藏 分享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more
联系我们
  • 45-47 Auburndale Lane,Flushing, NY,11358,USA
  • 718-461-1052 (证仁法师)
  • wenmao68@hotmail.com
  • www.xifangju.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西方居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opyright © 2000-2017 Metropolitan Buddhist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